昨日,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CPI3%的指標難度比較大。劉震攝
“CPI漲幅控制在3%難度比較大”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目前通脹風險及抑制通脹因素均存在
2000年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設立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舉辦時間定在當年兩會後的第一週。論壇的宗旨是聽取世界的聲音,探索中國發展之路。今年,該論壇已舉行至第十一屆。適逢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年。在這次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對中國的發展無論提出什麼建議,都值得正在處理“極為複雜形勢”的中國傾聽。
本報訊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從整個國民經濟運作和價格走勢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控制在3%左右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指標。但姚景源也表示,在宏觀調控作用下,最終能夠完成和實現這個指標。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預期目標在3%左右。
四因素推高通脹風險
在昨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姚景源認為,今年中國面臨4方面推高通脹風險的原因:其中包括輸入性通脹;過高的通脹預期;資源產品價格有待改革,但改革必然推高物價;以及去年CPI負增長(-0.7%),統計學的翹尾因素將必然推高通脹風險,因此應對通脹保持高度關注狀態。
他解釋說,國際市場上大宗基礎性商品價格變動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而我國對這些商品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這些商品價格上漲肯定會對中國有影響;目前人們的通脹預期比較高,也會催生通脹風險。
他還認為,為了發展方式的轉變,遏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問題,必須改變資源價格偏低的不合理現狀,但價格改革也很有可能會推高物價。
產能過剩抑制價格上漲
雖然有通脹風險,但也存在抑制通脹的因素,姚景源分析稱,這些抑制因素主要是農業穩定、糧食豐收為價格穩定奠定了基礎,產能過剩也會抑制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的發生。
姚景源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幾次通脹經驗說,如果經濟過熱、糧食問題和貨幣信貸過量投放“三碰頭”,“中國就躲不過去通貨膨脹”,所以,一定不能讓這三者碰到一起。
他認為,解決今年物價上漲問題,最重要的是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管理好通脹預期,其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核心。
姚景源力主要防範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因為如果經濟增速下行,宏觀政策的重點又會放在保增長而耽誤調結構。同時也要防範中國經濟過熱,因為經濟過熱通脹預期就會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