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億!這很可能是2010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總額。而一旦實現了這個數字,中國將緊隨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就在全球發達國家財政收入1%左右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中國今年前五個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速達到30.8%。“下半年保證10%的增速應該沒問題。”國稅總局一位官員表示。(《揚子晚報》6月27日)
近年的經濟發展過程,政府成為最大受益者,收入增幅遠在民眾之上。據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分析:從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脹成分後,政府財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才增加1.2倍。在中國,超過76%的資產是政府擁有的,民間只有不到25%的資產。
單純從理論角度理解,政府財政收入多了,國家宏調能力必然增強,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有利於改善民生。遺憾的是,現實語境中我國財政收入浪費現象極其嚴重。審計署新近公佈的審計報告,就是最好的明證。一方面,不少納稅人的稅款被揮霍;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則相對處於萎縮狀態,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投入,尚不能滿足百姓需求。
需要提醒的是,政府收入並不僅限于財政收入,還包括不菲的預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這部分收入與財政收入基本相當。針對“國強民弱”的現狀,經濟評論人葉檀曾指出,“藏富於政府,抑或藏富於民,關鍵在於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對經濟長遠發展的影響。如果政府在強大的收入激勵下,將自己當成獨立的利益主體,而不是納稅人所購買的公共產品的服務主體,那就會站到市場主體與消費者的對立面。”因此,在政府財政預算改革滯後、政府支出過於隨意的當下,與其藏富於政府,還不如還富於民。
正如十七大報告所講,各地政府應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包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以及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等。這是增加百姓的“收”,另一方面,也要強調要增加政府在社會保障及公共服務上的支出。
從國際慣例來看,在經濟有了較好發展後,各國政府都會考慮以減稅的方式藏富於民,讓百姓更多分享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如今,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政府財政收入年年大幅攀升,啟動收入分配改革,如儘快提高個稅起徵點、降低企業所得稅等,正當其時。必要時候,甚至可以考慮給民眾發紅包,讓大家共用財富增長的紅利。(童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