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升值未必能抑制輸入性通脹

時間:2010-07-21 10: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自2005年7月啟動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超過20%。專家認為,儘管匯率變動對一國物價具有傳導效應,但近年來匯改政策對我國實際物價影響較為有限,升值並不意味著必然將緩解輸入性價格上漲壓力。

  升值不一定抑制通脹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認為,匯率政策是一種有效的調整國內物價水準的工具。我國工業部門在本國經濟結構中所佔比重相當大,由於工業品基本是貿易品,貨幣匯率的升值或貶值會直接影響工業品價格,匯改政策會對大部分商品價格產生影響。另外,近年來我國物價波動更多表現在食品價格,而食品價格一般是需求穩定、供給不穩定。短期來看,食品價格更受原材料成本影響,而後者實際上由大宗商品價格和基礎商品價格來決定,兩者價格都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湘財證券分析師劉宏毅認為,目前市場上一種支援人民幣升值的理由在於緩解輸入性通脹。但上一輪物價上漲經驗表明,我國物價水準更多是與國內總需求有關,而輸入性通脹對物價上漲影響較小。我國上一輪CPI走勢領先於PPI,表明外部價格傳導並不是物價上漲主要因素,靠人民幣一次性升值解決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合情理。

  分析人士指出,升值理論上能夠減輕輸入型通脹壓力,但這並不是人民幣升值的動力和原因,最多只能看作是結果。從實踐來看,本幣升值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通脹並無定論。例如,在日元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漫長升值歷程中,1985-1995年日元升值雖然較快,但本國通貨膨脹並沒有表現出下降趨勢,而是逐漸抬高。這與日本當時快速增長的經濟和內需有關。這說明升值能否緩解一國通脹壓力,不光受制于升值幅度和時間等因素,更主要還是取決於國際和國內的宏觀經濟、流動性等情況。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