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重起步
在貨幣政策重回穩健的同時,央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也將提速。央行1月4日發佈了一份名為《關於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的周小川講話稿。周小川稱,要有規劃、有步驟、堅定不移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啟動較早,過去10年來,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從未間斷:在外幣存貸款利率方面,逐步放開了國內外幣存貸款利率;在人民幣存貸款方面,放開了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擴大了銀行的貸款定價權和存款定價權;在企業債、金融債、商業票據方面以及貨幣市場交易中則全部實行市場定價,對價格不再設任何限制;近年擴大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浮動範圍。然而,利率市場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存款利率市場化一直未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近段時期陷入了停滯。
不過,周小川的這一表態被視為利率市場化加速的信號。不得不讓人猜測,今年利率市場化改革應有新動作。周小川指出,利率市場化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要選擇具有硬約束的金融機構,讓它們在競爭性市場中產生定價,直至放開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將利率定價權更多地賦予金融機構。
對於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周小川建議,要選擇具有硬約束的金融機構,讓它們在競爭性市場中產生定價;要按照宏觀審慎管理的要求,確立達標金融企業必須具備的硬約束條件;要考慮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的價格。
巴曙松認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過程應該會是循序漸進的,選擇風險控制能力較強、定價水準較高的中小銀行是央行選擇試點銀行的必然選擇。他指出,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完全的利率市場化預計仍然需要時間,並取決於對試點情況的觀察和評估。同時,利率市場化的推行需要完善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完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市場監管機制,直接融資應當具有相當市場規模,市場化定價的金融工具規模不斷擴大。
漸進式的人民幣匯率改革
在周小川的數項改革中,不得不提的還有匯率改革。周小川日前在接受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雜誌採訪時表示,近年來,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兌換程度不斷擴大。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深化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改革,加強跨境資本流出入的統計監測分析,在有效防範跨境資金異常流動風險的前提下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就具體的改革進程而言,周小川認為,一是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著力點將放在目前部分可兌換或不可兌換的項目上,主要措施包括:以直接投資便利化為出發點,率先實現直接投資基本可兌換;以便利跨境融資為重點,加快改革對外債權債務外匯管理;以擴大個人用匯自主權為著力點,進一步放鬆個人其他資本項目跨境交易;以資本市場開放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可兌換程度。二是在繼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中,對現有的資本項目法規進行整合,逐步構建簡明清晰的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法規體系。三是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的統計監測和預警,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自周小川上任伊始,伴隨著他的就是人民幣匯率之爭。2003年,周任央行行長不久,全球掀起一股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風潮。2003年9月初,美國財長斯諾訪華,公開要求人民幣升值,一時間,國際上形成了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強大輿論氛圍。此時,周小川表示,將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同時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
2005年7月,央行啟動人民幣匯率改革,宣佈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單一盯住美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央行又恢復了實際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
隨著國內經濟的好轉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2010年6月,央行宣佈重啟匯率改革。這一系列的政策變動剛好和國內經濟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