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放型經濟邁出新步伐

時間:2011-12-23 13:11   來源:經濟日報

  來自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字顯示,1至11月,我國進出口33096.2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17240.1億美元,增長21.1%;進口15856.1億美元,增長26.4%;進出口規模和進口均創歷史新高。順差1384億美元,同比下降18.2%。預計全年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約在2%左右,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今年我們的貿易可以說實現了基本平衡,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在1500億美元左右,比去年的1800多億美元減少300億美元。在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貿易順差進一步下降,這說明我們‘促平衡’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日前召開的例行發佈會上說。

  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新形勢,我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提高安全高效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積極擴大進口,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貿易平衡取得可喜成效。

  今年以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擴大進口,推動外貿平衡發展。宏觀經濟政策包括投資政策、消費政策、貿易政策、金融貨幣及外匯政策綜合發揮作用,積極支援擴大進口的貿易促進措施。上半年,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十二五”期間實施積極的機電產品進口促進戰略的若干意見》,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和零部件。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努力減少有關環節和費用,便利進口。

  在擴大進口的同時,我國積極推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積極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從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製造、物流等環節拓展,延長國內增值鏈條。今年3月,我國還啟動了“外貿商品品質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健全外貿商品品質和安全的許可、認證和監督機制,提高了對出口商品品質與安全保障的效率。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利用外資水準,“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加協調。

  1至1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13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直接投資500.1億美元,同比增長5.2%。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3120億美元。

  我國吸收外資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今年1至11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5086家,同比增長3.2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7.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聯合國貿發會議等國際權威機構開展的調查表明,中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之一。

  今年以來,我國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準,引導外資更多投向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現代服務業領域,鼓勵投向中西部地區。前11個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服務業利用外資金額佔整體比重首次超過製造業。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高於全國平均增幅。

  ——互利共贏,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從今年前個10月的情況來看,我們從歐盟和美國的進口增速大大高於我們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增速。可以說,中國也為歐洲經濟的復蘇和美國經濟的復蘇作出了貢獻。”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說。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已莊嚴承諾繼續擴大對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的給惠範圍,使實施零關稅商品達到全部稅則稅目的97%,促進最不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出口。

  據商務部初步預計,未來5年,我國進口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美元,成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帶動因素。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國內市場潛力逐步釋放,產業配套能力日益增強,投資環境不斷完善,中國吸收外資的長期優勢正在形成。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對投資東道國的貢獻也更加突出。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境外納稅總額已經超過117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70余萬人。(李予陽)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