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商時報:貨幣政策不宜過度寬鬆

時間:2012-06-11 08: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上週四晚,央行出乎意料地宣佈降息,此舉被一部分人士視為“大利好”,甚至被看作是中國進入降息通道的信號。而上週末國家統計局發佈的CPI和PPI數據似乎進一步佐證,通脹壓力的減弱為貨幣政策在“穩增長”方面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操作空間。

  對此,我們更多地表示一種理性的謹慎。央行的舉動和5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均暗示,實體經濟疲軟程度超出市場預期,二季度中國GDP增速低於8%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勢之下,通過降息刺激市場的需求和投資,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讓我們擔心的是,寬鬆貨幣政策的通道一旦打開,後續央行可能將繼續進行降息、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等組合調控。倘若如此,那麼中國貨幣政策無疑將重回寬鬆。而過度氾濫的流動性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上週五,A股高開低走對加息並不買賬,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資本市場的擔憂。

  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市場上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是市場需求的不足。5月PPI數據的持續走低,反映出中國龐大生產能力相對民眾有限消費能力的過剩。因此,當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採取有力的措施擴大市場的有效需求,而非盲目地刺激,否則只會使矛盾進一步加劇。

  在此前的多篇評論中,我們一再提醒,在“穩增長”的手段選擇上,要慎之又慎,不能重走4萬億投資的老路,並且要嚴防流動性的再次氾濫、堅持樓市調控和經濟結構調整。儘管目前實體經濟形勢比預期要嚴重一些,但我們認為,總體仍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上述幾條紅線依然不能逾越。

  回到降息,雖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發揮刺激市場的作用,但對當下的中國來說,顯然不是根治問題的最佳良方。降息傳遞出的貨幣政策調整信號,及其釋放出來的巨量流動性,對處於轉型關鍵期的中國經濟和調控關鍵期的中國樓市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如何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找到平衡點,無疑考驗著各級政府和相關決策部門的智慧。

  不過,就此判斷中國貨幣政策將大幅開閘還為時尚早,而大幅的經濟刺激計劃則更非明智之舉。考慮到2008年流動性氾濫帶來的通脹之痛才剛剛緩解,相信決策層和監管層不會如此短視,“好了傷疤忘了痛”。因此,我們判斷,目前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能更多地是“邊走邊看”,根據市場的最新情況,不斷進行微調。

  其實,目前更為明智的選擇是,繼續高懸降息、降準的“靴子”,留給市場預期和後期政策操作的空間,但不要輕易地就掉落下來。監管部門應該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財稅手段上來,比如通過大規模地減稅刺激實體經濟的繁榮,等等。對於“穩增長”而言,監管層在財稅手段上的選項仍然很多、操作空間也很大。

  雖然強調了很多遍,甚至已經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反感,但仍需強調的是,面對經濟增長的壓力,通過改革促進經濟的增長,通過放鬆管制、激活民營經濟的活力,要遠比依靠超發貨幣、巨量的投資來拉動好得多。當下,決策層和監管層急需為以下幾件事情找到答案:如何深化並落實好“新36條”及其實施細則,激活民間資本的創富活力;如何通過加快分配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從源頭上擴大內需的動力。(阮修星)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