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關稅調降帶來“鲇魚效應”

時間:2012-12-24 13:20   來源:新京報

  進口奶源在國內市場競爭佔優,恰是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法則的有效體現,而降低進口關稅等舉措則傳導出的是自由貿易的競爭秩序。

  上周,財政部關稅司宣佈,自2013年1月1日起,對780多種進口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年度進口暫定稅率,其中對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心臟起搏器等由目前的4%和15%,分別下調至2%和5%。

  關稅還未下調,便有國內企業表示憂慮。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稱,進口奶粉關稅的下調不僅沒有達到促使終端奶粉價格下降之期許,還對國產奶粉造成衝擊,導致東北等地出現宰殺奶牛現象。

  這是個神奇的邏輯。國內原料奶粉基地和嬰幼兒配方奶粉製造商,不是從改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效率等角度提升自身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而是把虧損歸原為進口奶粉等的關稅下調和進口奶源激增衝擊。

  坦白說,國內原料奶粉等同進口商品在市場競爭中失利及虧損:一則可能是中國在原料奶粉等生產方面相比國外同行,客觀上不具有比較競爭優勢;一則反映中國原料奶粉等的生產經營模式和技術水準與國際同行存在明顯的差距,如國內奶業的經營模式以個體戶形式為主,大型的現代化奶牛飼養企業相對有限,導致國內奶業在科研投入、單位成本和生產效率等方面,都處於弱勢。

  更重要的原因是,進口奶製品的激增,主要源自大量國產奶製品不斷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加劇了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業的安全信任危機,促使國內消費者賦予進口奶更高的安全溢價,即消費者為安全起見不惜支付更高價格消費進口奶製品。導致進口奶製品雖稅費降低、進口量激增但價格依然維繫在高位。

  由於市場份額被進口奶粉的競爭性擠佔,國產奶粉難以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壓低單位產出成本,加劇了其生產經營的虧損等。因此,近年來,國內奶製品企業,趨向於使用進口原料奶粉,並在奶製品中明確標識奶源來自國外的緣由之一。

  進口奶源在國內市場競爭佔優,國內消費者傾向高價購置進口奶粉和奶源製成品,恰是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法則的有效體現,而降低進口關稅等舉措則傳導出的是自由貿易的競爭秩序。

  國內乳企與其討論調降進口奶粉關稅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不如把更多精力用於行業自律,讓敢於製造健康赤字的市場主體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畢竟,能夠被“高價”產品所衝擊,正表明問題與價格無關,與關稅高低更是沒什麼關係。

  期待進口關稅的下調,進口奶粉等的激增,會激發國內奶業市場產生鲇魚效應,促進中國奶業走向集約化、現代化和分工市場化,進而提高國內奶業的競爭效率。□劉曉忠(廣東 財經評論人)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