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密集出臺強硬貿易舉措 或升級為貿易戰

時間:2013-01-17 09: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根源

  “再工業化”成貿易保護託詞

  “歐盟之所以密集發難中國出口,根本上還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順利推進其再工業化戰略。”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2012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佈了一份新產業政策通報,正式提出通過“新工業革命”逆轉工業比重下降趨勢,至2020年將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目前的15.6%提升至20%的“再工業化”總體目標。

  白明分析指出,目前歐洲經濟還未走出債務危機,而且如果說歐債危機前期癥結主要是財政貨幣政策問題,那麼到了後期,實體經濟的內生動力、通過製造業的振興發展解決就業,就成為了更加突出的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尋求新的發展路徑,高調推進其“再工業化”戰略,貿易政策目標轉而為“再工業化”戰略服務,“貿易自由化”也自然被“鎖進了櫃子”。

  “而近年來在一些競爭行業發展迅猛的中國,也就被視作威脅歐盟產業競爭力的對手,成了歐盟貿易政策瞄準的目標。”白明說。

  以鋼鐵行業為例,據了解,歐盟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市場,鋼鐵業佔歐盟G D P比重的1.5%左右,27個成員國中有23個國家的鋼鐵工業佔據重要產業地位。

  2012年,鋼鐵需求下跌,產能過剩日益凸顯。據歐洲鋼鐵聯盟統計,歐盟鋼鐵年產能約為2.1億噸,而實際需求僅為1.5億噸至1.6億噸,產能過剩達25%。歐盟鋼鐵巨頭業績下滑明顯。去年以來,歐洲鋼鐵聯盟數次向歐盟投訴稱,推動歐洲市場從中國進口鋼鐵產品激增的背後是中國政府的補貼,這有違公平。

  汽車工業在歐盟經濟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近年來隨著歐債危機造成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歐洲汽車市場嚴重萎縮,汽車製造產業陷入困境。歐洲業界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很大。

  2013年1月4日,歐委會公佈,對部分汽車執行“歐6”排放標準的法規已從2012年12月31日起正式生效。歐盟以前的相關排放標準都是以指令的形式發佈,需要成員國將其內容轉換為國內立法。“歐6”排放標準直接以法令形式出臺,歐盟各成員國自“歐6”排放標準的法規生效之日起就必須執行。

  業內分析指出,這一新標準,既是歐盟在債務危機下“再工業化”的重要舉措,也將對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競爭壓力。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