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創新引領航程——從十八大到十九大
理論創新引領航程(人民觀點)
——從十八大到十九大①
本報評論部
黨的十九大就要召開了。
回顧很不平凡的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13億中國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寫下舉世矚目的恢宏篇章。
5年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5年實踐創新,億萬人民有著沉甸甸的獲得感;5年制度創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正在形成……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進軍中,在振奮人心的輝煌成就中,中國故事展開新的內容,中國道路書寫新的輝煌。
本版今起刊登“從十八大到十九大”系列評論,回顧5年來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凝聚我們的力量、增強我們的信心,共同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編 者
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相互激蕩,讓我們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了主動,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一路破浪前行
有這樣一個細節耐人尋味。
2015年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請習近平主席在自己研讀過的那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上簽名。
這本書,拉法蘭從第一句讀到最後一句,不僅認真做了讀書筆記,還做了書摘發佈在自己的網站上。他評價中國領導人“目光長遠”,感嘆習近平主席的“政治抱負、治國理念、宏大規劃和真情實感”,推薦大家都要讀一讀這本不尋常的書。
作為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600多萬冊,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著作之一。那些驚嘆于中國這些年“奇跡般”進步的人,那些認定“自己應該走哪條路,未來在哪,就請看看中國”的人,都知道,這本書蘊藏著中國共產黨人“獨到的治理之道”,有著“屬於自己的理論”。
過去的5年,對於中國而言,確實是一個不斷形成創新理論的偉大時代。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明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統籌“四個偉大”,堅定“四個自信”,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思考與把握國家當前和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實踐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把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準。
理論惟有“常新”,才能“常青”。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蘇聯模式到中國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500年大河奔涌,面對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的時代場景,如何繼續高擎這面張揚人類理想的大旗?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經新中國成立後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以來開創與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中國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如何繼續寫好這篇指引復興征程的大文章?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抓住“治國理政”這個關鍵,在繼承中發展,在開拓中創新,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書寫理論新篇章,這是當代中國最鮮活、最管用的馬克思主義,讓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現實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論,沒有一種抽象的教條能夠和它辯論”。年均經濟增長7.2%,年均脫貧人口超過1300萬,“走出去”的高鐵、核電,“長起來”的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搭起四梁八柱,中國話語世界影響持續上升……巨大的發展成就,生動詮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鞋子論”說明制度要適合國情,以“籠子論”宣示制度反腐路徑,以“眼睛”“生命”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以“根”和“魂”倡導優秀傳統文化……這些生動的表達背後,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歷史方位、發展大局的理論思考。“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相互激蕩,讓我們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了主動,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一路破浪前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世界1/5人口開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自身幸福的光明前景,也給世界人民帶來和平發展的新希望。這不僅僅是對世界經濟增長30%左右的平均貢獻率,不僅僅是以“一帶一路”建設、金磚國家合作等推動世界“合唱”,也不僅僅是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更是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在這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仍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中國發展給世界注入信心,中國思考為世界指引方向,中國理論讓世界看到更多可能性,這正是中國為人類做出的“新的更大的貢獻”。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不斷發展黨的理論,就一定能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照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