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和重要貢獻
作者:郭建寧 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十九大在黨的歷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了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背景下召開的。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內容十分豐富,思想非常深刻,其中有許多新的表述、新的提法、新的理念,引起了全黨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熱烈討論。十九大最大的概念和創新是什麼?一個是“新時代”,一個是“新思想”。“新時代”是實踐創新,“新思想”是理論創新。我們黨歷來重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進入了新時代,就要形成新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理論上就需要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新時代的實踐創新和新思想的理論創新,充分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關於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和良性互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我們黨是一個特別重視理論建設、理論武裝的黨,比如在革命戰爭年代,1937年毛澤東寫作了重要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及新民主主義論等等,都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響。到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重要著作《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到了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他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特別是關於解放思想的論述,對後來推進改革開放,走出一條中國道路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使理論創新有了很大的提升,達到了新的水準、新的境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新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以中國夢凝聚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四個全面為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即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這五大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的思想,比如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思想,其中最大的亮點是反腐敗鬥爭、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領導水準,提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思想,比如強調改善民生、堅持公平正義。以此來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在這方面影響力最大的一句話就是習近平同志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努力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適;軍隊改革和國防建設的思想,即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軍隊和國防的一切訓練瞄準的是能打仗,打勝仗;以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理念的國際和外交思想,最主要的理念是互聯互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以上這些方面,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又相互聯繫的整體,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綜觀整個“十九大時間”,特別是習近平同志的大會報告和同記者見面時的講話,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充滿了人民情懷,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體現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五年前十八大閉幕,習近平在會見記者的講話中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五年後習近平在與記者見面時又強調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信中國人民的生活一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也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必然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人民立場是我們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黨的執政之基在人民,力量之源在人民。十九屆一中全會開完,習近平同志在會見記者的時候講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話,他說,“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決定了我們發展必須更加重視全面與共用,更加重視品質和效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今天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此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貢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20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兩個最核心的概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1938年10月六屆六中全會由毛澤東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推進改革開放的鄧小平提出,而習近平對這兩方面都有重要貢獻。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強調發展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此外習近平還有自己的原創性貢獻,這就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又提了兩個有關“中國”的概念,一個是“中國話語”,即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一個是“中國方案”,即為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我覺得這樣更有整體性,不僅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有“中國話語”“中國方案”,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邏輯。
我覺得以上講的“四個中國”,基本上能對應于我們講的“四個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對應的就是“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對應的是“道路自信”,“中國話語”主要對應于“文化自信”,“中國方案”主要對應于“制度自信”。這樣就把“四個中國”和“四個自信”結合起來了。我覺得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重要的原創性貢獻,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深刻理解和把握。
(本文摘自作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討會暨2017第四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上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