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理性啟示未來

2018-08-18 12:5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改革開放40週年來臨之際,國內外學者圍繞中國經濟增長機制、轉型邏輯和發展前景,陸續出版了一些著作。其中,蔡昉教授的《讀懂中國經濟:大國拐點與轉型路徑》一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生動的筆觸脫穎而出,入選“中國好書”和第八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對於一本學術著作而言,能夠同時獲得兩項國家級圖書獎,實不多見。

  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

  發軔于40年前的改革開放,給中國打開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複利”之門。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進入增長階段轉換期,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都出現下降,中高速增長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特徵。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今天,能否對中國經濟奇跡的來源、增速回落的原因以及未來發展的前景給出邏輯一致的解釋,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學理論價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蔡昉教授一直致力於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這本書可以說是他多年執著探索和嚴肅思考所取得成果的一個小結。他長期專注於人口與發展理論研究,緊緊圍繞“人口紅利”這個核心概念,不僅給我們理解中國經濟增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提供了一個前後邏輯一致和清晰的理論框架,也提出了改革和發展政策的方向和重點。正是基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緊密聯繫實際的學風,他最早預言了“劉易斯轉捩點”(勞動力從過剩轉向短缺的時點)的到來,並提出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得既早且快,警示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挑戰與風險。

  蔡昉教授雖以人口與勞動經濟學研究見長,但他的研究視野和關注的要素遠不止此。誠如斯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複利效應,離不開人口紅利的貢獻,但影響經濟增長表現的因素眾多,絕不僅僅是人口因素。況且,人口紅利的利用是有條件的,特別需要一系列制度條件。人口紅利等傳統要素紅利消失後,經濟潛在增速會自然回落。而技術進步、制度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則有可能將回落的部分彌補回來,而這有賴於通過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迎來第二次人口紅利和人力資本紅利。為此,他用“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來預期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不僅一語道破發展之謎,也深刻指明瞭今後的政策著力點。

  改革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

  從“中國奇跡”到“發展拐點”,從“跨越陷阱”到“再創奇跡”,構成了全書的四個篇章。作者一以貫之的厚實研究與睿智洞見,力求完整的闡述邏輯與分析框架,有助於廣大讀者真正看清和把握大勢,避免盲人摸象,同時為中國經濟今後如何避免陷阱、接續紅利、持續發展提出了積極對策。

  當前,中國正處在發展階段轉換的重要時期,成功的關鍵,在於儘快形成與新階段新任務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框架,以有效釋放傳統增長潛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推動實現發展方式轉型。不論從要素條件還是從發展需求看,中國都仍然具有在相當長時期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潛力,而要把這種潛力變為現實,對改革與創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充分認識和把握經濟運作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改革開放邁出實質性步伐,取得突破性進展;另一方面,要妥善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增強應變能力,防範和化解經濟和金融風險。

  正因為基於深入的研究分析使得未來可期,該書基調理性而篤定。從開篇“撥開中國經濟迷霧”對悲觀論調的反擊,到結尾“全球化的中國主張”對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回應,這種理性貫穿了全書。同時,仔細閱讀該書讀者也不難發現,它不僅是一本讓人能夠真正讀懂中國經濟的好書,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質的經濟學科普讀物。蔡昉教授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不僅使他能夠對諸多我們經常聽到看到但卻不甚了了的經濟學概念、名詞做出精準解讀,也使他能夠對相關經濟學爭論的背景、典故等信手拈來,讓讀者能夠在無意中增長不少經濟學知識。

  (作者:張軍擴,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