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謝晶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宣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參與全球治理的真誠願望、堅定意志和宏大氣魄。那麼,如何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以“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推動全球治理走向公正合理。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所提倡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做事把握分寸、追求恰到好處”的具體體現。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球形成了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也是世界和平穩定以及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捍衛者,在同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推進全球治理進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傳統“東方智慧”,形成時代新智慧;需要積極參與解決核擴散、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國際問題,發揮自己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
——以“開放包容、公正平等”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商、共建、共用。
開放包容,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則、基本理念,也是中國與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組織機制、重點領域、發展方向等的共識。對於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開放包容”意味著相互協商、共同面對挑戰,需要列出自己的清單,既向世界表明“不要什麼”,更要說清楚“要什麼”和“為什麼”。這就需要打破西方對商議主體和客體的壟斷,不斷深化和推進全球治理。
公正平等,是指中國同其他國家在全球治理方面既享有同等地位和權利,也要共同擔負建設、創新的責任和要求。當下,全球治理的重點包括熱點議題、道義道德、思想理論等。針對這些重點,必須處理好“新”與“舊”的關係,在循序漸進基礎上推陳出新;處理好“南”與“北”的關係,倡導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處理好“內”與“外”的關係,實現內外聯動和統籌。
中國一向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不能由哪個國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主張通過開放包容、公正平等的制度性安排,使世界各國在共商、共建中共用全球治理的成果和紅利。中國和所有國家都要以實力和智慧雙管齊下,在經濟中高端的規制權、政治安全的決策權、思想文化的話語權方面,增加代表性、提高公正性、推進民主化。
——以“義利兼顧、兼善天下”推動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在全球的行動。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處理與他國的關係,不僅關係到我們自身發展與穩定,也關係到世界和平與發展。“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先義後利者榮,先利後義者辱”,“重義輕利”“先義後利”“取利有道”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非洲時首次提出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並將這一重要思想貫穿于外交之中。“正確義利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理論指導,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
“計利當計天下利”,從亞投行到“一帶一路”,從絲路基金到金磚銀行,為何中國倡議能夠如此迅速贏得眾多國家的響應?正是因為中國秉持和衷共濟、合作共贏的理念,為各國創造了共贏發展的機會。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在全球的行動,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以“頑強拼搏、文化自信”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
頑強拼搏、文化自信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一貫姿態。習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正如許多國際觀察家所認為的,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和精華,將其注入到全球治理創新當中,中國可以作出獨特貢獻。
中國倡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呼籲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彰顯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價值觀。中國堅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以強淩弱,堅持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也不覬覦他國權益;中國不嫉妒他國發展,也決不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國所倡導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模式,必將為中國發展、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中國智慧將在應對全球挑戰中迸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係省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