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迎難而上潛力大
11個省份GDP“小步快跑”破萬億元,是一季度地方經濟運作的一大亮點。從各地已發佈的數據看,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未改變。對於當前經濟運作中的波動,要迎難而上堅定發展信心以更多的“確定性”對衝“不確定性”,推動中國經濟在高品質發展的軌道上勇毅前行。
繼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後,各省份近期也陸續發佈了地方經濟“一季報”。從各地已發佈的數據看,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未改變,但一些突發的超預期因素的出現,還是給地方經濟帶來了擾動和挑戰,這在一季度地方經濟數據的變動中有所體現。
經濟增速“東降北升”,南北差距呈收縮態勢,是一季度地方經濟運作的一個明顯變化。
除新疆、西藏、吉林三省尚未公佈數據外,目前已公佈數據省份的GDP均實現了正增長,這表明我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態勢仍在延續,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國際地緣衝突、全球加息預期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東部一些經濟強省的經濟增速有所回落,而北方部分省份經濟增幅超出市場預期。這背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煤炭為例,過去一年,國際煤價漲了約3倍,國內煤價也持續高位運作。對於山西、內蒙古這兩個煤炭年產量超10億噸的省份來說,地區經濟總量自然也水漲船高。據統計,一季度這兩個能源大省的名義增速超過了20%,而青海、寧夏、甘肅等能源省份的名義增速也全部超過了10%。
從實際增速看,一季度全國共有7個省份GDP增長超6%,分別為江西、福建、湖北、貴州、山西、湖南、海南。值得關注的是,江西以6.9%的GDP增速位列全國第一位,而去年同期江西GDP增速僅排在第七位。客觀地看,一季度江西經濟增速雖領跑全國,但其總體經濟實力在中部六省份中依然偏弱,未來仍面臨“比追趕超”的艱巨任務。
11個省份GDP“小步快跑”破萬億元,“萬億元俱樂部”又添新成員,是一季度地方經濟運作的一大亮點。
目前,已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等11個省份GDP規模超1萬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GDP前十強已全部邁入“萬億元俱樂部”。不僅如此,與去年同期相比,“俱樂部”還增加了湖北、安徽和上海三位新成員。此外,在“俱樂部”內部也有較明顯的分化,其中廣東、江蘇兩省經濟總量均超過2萬億元大關,山東以19926.80億元的經濟總量緊隨其後,距2萬億元關口僅一步之遙。這些變化反映出我國經濟強省應對外部衝擊、駕馭複雜形勢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看GDP增速“快”與“慢”、規模“大”與“小”的同時,一些省份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上的綜合表現更加值得關注。比如,福建和湖北兩省一季度綜合表現均較為優異,不僅保持了較高的經濟總量,而且在高基數之上實現了較快增長,成績來之不易,彰顯了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本輪疫情主要發生在3月以後,一季度上海經濟仍保持了3.1%的實際增速。如果疫情不能在5月份得到較好控制,對上海經濟二季度影響依然不容樂觀。此外,天津一季度GDP雖只增長了0.1%,在全國墊底,但得益於其去年實施的“製造業立市”戰略,當地生物醫藥、航空航太、整合電路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較好,有望成為天津經濟恢復發展的助推器。
當前,疫情帶來的衝擊還在持續,從廣東等地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看,唯有儘快控制住疫情、加快復工復產,才能為二季度乃至下半年地方經濟平穩增長提供有效支撐。當然,經濟高增速並不一定等於高品質發展,“速”與“量”也不應成為衡量地方經濟發展的唯一尺規。對於當前經濟運作中的波動,我們要堅持理性客觀態度,既要迎難而上堅定發展信心,也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眼前和長遠,不爭一時之利,不圖一時之快,以更多的“確定性”對衝“不確定性”,推動中國經濟在高品質發展的軌道上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