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為線上演出插上翅膀
作者:雷雨田
近一段時間,多位知名老歌手舉辦線上演唱會,在各類視頻平臺紛紛開唱,引得不少網友懷舊,“爺青回”成了彈幕熱詞,並引發了現象級傳播。
線上演唱會並非新鮮事物,早在多年前便已成功實踐並斬獲不俗成績,但彼時的線上演唱會更多是配套線下演出而推出的帶有試驗性的附屬產品,並未成為演藝市場的主流形態。隨著演藝市場業態的新發展,昔日的“配菜”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演藝行業、視頻平臺等爭相入局的“香餑餑”。
日前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上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線上演唱會便是這一舉措的生動實踐,其如火如荼的發展現狀,既得益於政策支援下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紅利,也受惠于數字技術的持續賦能和市場需求的穩步高企。
一方面,日益發展的數字技術為線上演唱會的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撐,越來越多的文化場景、文藝作品借助科技力量實現了數字化、線上化,比如網路直播、數字藏品等,文化科技融合成為未來文化市場、演藝行業、文創產業顯而易見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穩步增長的用戶基數為線上演唱會的興起提供了廣袤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網路音樂用戶規模分別達7.03億、7.29億,其中,演唱會直播的用戶規模為1.42億。
憑藉“情懷”和“IP”這兩張王牌,線上演唱會圈了一波粉,為當下疲軟的演藝市場注入了蓬勃活力,一時間被人們視為新的行業風口。然而客觀來看,線上演唱會這一新興業態能否在疫情過後繼續獨立存在,尚未形成定論,還有待消費習慣的進一步養成、行業發展的進一步規範,且現階段線上演唱會暴露出來的“隱疾”也屬實不少。比如,平臺價值不高、臨場感不佳等,這些被市場所質疑、被用戶所詬病的問題都為行業的長遠發展留下了不確定性。
線上演唱會行穩致遠,需要從業者立足行業自身,既強長板也補短板,合理借助“情懷”“IP”等外力謀求出圈的同時,著力提升服務能力、強化品牌價值,釋放帶動效應、發揮引領作用,促進文化市場、演藝行業的繁榮發展。一味依靠消費者的懷舊情懷、知名歌手的原有IP等外部因素,不僅難以構築線上演唱會業態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還將誘發用戶的審美疲勞、降低用戶的消費意願。
臨場感、互動性是線上演唱會獨立於線下演出而存在的關鍵。從業者應充分借力文化科技融合,抓住元宇宙發展機遇,積極探索運用VR、AR、MR等虛擬技術,增強線上演唱會的臨場感和交互性,突破時空限制,為用戶提供超越線下演出、更加生動有趣、更強互動體驗的獨特消費感受,以此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更好留住用戶、溫暖用戶。
構建擁有較好發展前景、較大市場空間、較高科技含量、較高文藝品位的線上演唱會產業,既是文藝工作者、消費者的共同需求,也是文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數字科技賦能助力下,線上演唱會將成為具有獨特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並以高品質發展回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