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握社會主要矛盾 創造人民美好生活

2022-06-15 10:3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作者:艾四林(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用“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作了進一步概括,其中之一為“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一“明確”,揭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出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新要求。

  正確判斷和認識社會主要矛盾是我們黨的重要經驗

  矛盾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無時不有,無所不在,矛盾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各個角度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問題,也非常重視抓主要問題和矛盾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和剖析了不同社會形態下的矛盾,指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及相互作用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存在於一切社會形態和社會制度之中,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要矛盾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居於主導地位,在不同社會形態、相同社會形態的不同歷史階段,往往有著不同的表現。

  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理論系統闡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貢獻。在《矛盾論》中,毛澤東強調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對立統一及其轉化的基本規律。鄧小平在談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時指出,“至於什麼是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時期全黨和全國人民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或中心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百年奮鬥歷程告訴我們,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取決於我們能否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決議》分析和總結了黨在百年奮鬥歷程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的研究和把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深刻認識到,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的形勢,提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明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

  準確把握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並據此制定主要工作任務,是我們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重要經驗。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一部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發展史。正是得益於不同歷史時期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黨的事業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理論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歷史方位作出新的準確判斷,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總體上得到有效解決。但在物質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逐漸凸顯,以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種變化是深刻的、全局性的。正是基於對我國發展新的實際的深刻認識,對人民需求新變化的邏輯的敏銳把握,我們黨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判斷。

  對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的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他強調,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新時代,我們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就是牽住了“牛鼻子”,就能處理好我國各方面存在的錯綜複雜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理論,科學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的新趨勢,科學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

  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識的深化。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對我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但這並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一成不變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一方面,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呈現出階段性特徵,出現新的變化,這樣的階段性特徵和新的變化,會通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表現出來。因此,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的重大判斷,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認識和判斷。

  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踐要求

  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著力點,就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些進一步豐富了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踐要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不僅要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要聚焦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工作上來,切實保障和實現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真實感受到,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努力實現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理想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促進共同富裕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