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揮消費對新發展格局支撐作用

2022-08-30 13:2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作者:王岩

  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關鍵在於經濟迴圈的暢通無阻。暢通經濟迴圈的一個重要抓手是推動供給側有效暢通,有效供給能力強就能穿透迴圈堵點、消除瓶頸制約,創造就業和提供收入,從而形成需求能力。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能充分利用和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在此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消費的重要作用,在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等方面切實發力。

  充分認識消費“壓艙石”作用

  消費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於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2012年至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由27.5萬億元增長至62.1萬億元。特別是2020年,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嚴峻形勢下,最終消費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達到54.7%。相較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我國經濟復蘇保持良好勢頭,經濟發展對外部的依賴程度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消費在滿足我國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促進產銷對接、穩定就業、促進生產流通迴圈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我國居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需要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加中高端商品供給,發展新型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建設國內市場,以此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迴圈流轉,促消費、擴內需也是暢通國民經濟迴圈的重要支撐。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破除市場流通與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能夠促進資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

  還要看到,我國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仍任重道遠,投資需求空間巨大。內需潛力的不斷釋放將為我國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發達國家在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後,最終消費率普遍在60%以上,消費貢獻率普遍在70%至80%。與之相比,我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必須充分重視消費在經濟運作中的“壓艙石”地位,用好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表明,對於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且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必須有強大的國內經濟迴圈體系作為基礎和支撐。從需求側看,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是消費、投資和出口。其中,消費是基礎,消費增長可以促進投資和出口增長,消費需求增加在推動消費品生產部門擴大投資的同時,也對生產部門形成新的投資需求。還要看到,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創新活動的速度、效率和方向,高速成長且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能夠有力支撐本土企業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配置、利用與整合。

  當前,我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需高度重視消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消費是暢通國內大迴圈的“主引擎”。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居民消費需求已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品質型消費逐漸取代溫飽型消費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在消費總量上,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相當於美國的91%,而國內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70%,這表明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在消費結構上,我國已進入消費結構升級的加速期,新的市場需求能有效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在消費趨勢上,隨著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和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迴圈,不僅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還有利於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另一方面,消費是推動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助推器”。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並不是單純依靠國內市場,而是需要適應外部環境和經濟形勢的變化,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以強大的國內需求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在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中實現高品質發展。在生產者與消費者相對分離的經濟體系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中,生產和消費雙方供給與需求的資訊暢通成為再生產過程迴圈順暢的關鍵,必須認識到消費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作為目的和終點的關鍵作用,將消費的“助推器”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還要看到,著力擴大消費、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能有力應對風險挑戰。消費需求的增加會產生“本土市場效應”,即隨著某種產品的國內市場規模擴大,這種產品的出口優勢也會增強,從而推動出口增長。從這個角度看,要從源頭上減少和緩解國際經貿摩擦,提高抗風險能力,同樣需要立足國內市場,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好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內需與外需平衡發展。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要把擴大消費規模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以促消費為切入點,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有效提升內需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推動科技創新、培育市場主體等方面的作用,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方面,要多措並舉擴大消費需求。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居民消費信心的關鍵支撐力量,需在宏觀調控中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援力度,拓寬社會化就業渠道,積極落實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公益性崗位補貼,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教育,不斷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收入是消費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需著力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社會保障是居民消費的重要保障,需增加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的投入,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緩解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優化消費供給。一是提升傳統消費品質,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加快培育名品、名店,提升商品與服務的附加值和企業軟實力,增加品牌消費供給;推進商品品質提檔升級,提升消費品品質,擴大品質消費供給;促進綠色、節能等方面的消費,提高綠色消費佔比。二是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聚焦基本生活服務消費,促進生活服務業態融合集聚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養老等服務領域,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優化健康與養老服務消費供給。三是發展新型消費,豐富可穿戴設備、智慧家電、虛擬現實等智慧產品供給,鼓勵電商業態與模式創新,規範發展消費新業態。四是打造高品質消費載體,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設,對標國際著力優化國內外優質品牌商品供給,引導城市商業中心提升集聚輻射能力,推動商業資源下沉鄉村,發展縣域商業體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