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各界人士:貨貿暫停對臺經濟只有雪上加霜
事實上,島內輿論對於兩岸協議對臺的正面幫助向來十分清醒,對於兩岸經貿交流受阻的負面影響更是警言不斷。《中國時報》上月曾刊發社論指出,以大陸為首的東亞經濟整合正逐漸發酵,繼東南亞之後,中韓與中澳自由貿易協議(FTA)陸續洽簽完成,中日FTA談判亦已端上臺面,區域貿易的比較優勢已經衝擊到臺灣,偏偏臺灣因為政治紛擾,服貿、貨貿兩大協定的審查面臨高度不確定,已經啟動的亞投行根本沒臺灣玩的份,講得直白一些,目前東亞正在緊密進行的幾波經濟整合賽局,臺灣全都被排除在外。
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副教授劉兆隆日前對媒體表示,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已經超過40%,時間跟空間都不站在臺灣這邊,“我們必須要正視這個議題。”臺灣資深媒體人黎建南曾在做客“中視”電視節目時指出,面對陸韓FTA衝擊,臺灣如果再不振作,猶如“蓋頭鰻不知死活”,將失去國際競爭力。
去年兩岸貨貿協議“形同中斷”,特別是臺灣選舉後“看守內閣”宣佈兩岸貨品貿易談判全面暫停後,島內要求儘快加速簽署的聲音持續升高,近百位島內企業界人士密集放話,呼籲民進黨“不能因意識形態讓企業受損”。臺灣工具機產業公會理事長、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等大佬直陳,長期來看,貨貿協議“是一定要通過”。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也表示,此刻貨貿暫停對臺灣經濟只有雪上加霜,民進黨千萬不能把它進行政治化操作,否則會扼殺臺灣未來的經濟命脈。【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林鵬飛】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