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民進黨的價值正在崩塌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2月02日 08:35:00A
今天島內民意“統升獨降”與民進黨執政困局加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標傍的價值逐步崩塌是關鍵性原因。
民進黨能夠在臺灣政壇迅速崛起,原因當然是複雜的,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認的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民進黨標榜的民主、進步、自由、人權、公平、開放、法治到後來的臺灣主體性與“無核家園”等價值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民進黨一路取勝的重要軟實力。
特別是在臺灣政治轉型與民主化進程中,民進黨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邏輯,即追求民主=追求本土化=追求主權“獨立”=追求民主,也就是以民主包裝“臺獨”,將本土化、“臺獨”與民主等化與融合,成為一個抽象的民主自主價值。
民進黨還將本黨價值上升為“臺灣價值”。其中許多是人類普遍性的共同價值信仰,如民主、進步、自由、平等、人權、公平、開放、法治等,有些是民進黨獨有的價值如本土化(包括極端本土化)、臺灣至上主義(臺灣優先)、臺灣主體意識(性)等。特別是民進黨將上述一切美好的價值標簽“私有化”,認為是民進黨的價值追求,也是臺灣價值,民進黨即代表本土,代表臺灣,代表臺灣價值,非民進黨或非綠營者政黨價值或信仰則不屬於臺灣價值。
日前蔡英文在一次講話中強調,柯文柯必須就“臺灣價值再作一次確認,讓民進黨支援者覺得他是可以一起作戰的人”。柯文哲則回應,“打高空”沒有用,他也很想知道蔡英文的臺灣價值是什麼。於是“臺灣價值”再次成為島內討論的焦點與熱點。其實,蔡英文的用意很清楚,民進黨的支援者或綠營選民開始懷疑柯文哲的“臺獨”信仰或綠營路線,就是認為柯文哲開始認同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違背了臺灣價值,也就是背離了“臺獨”價值,如果柯不給予澄清,民進黨支援者就不一定再支援柯文哲,雙方合作可能就會生變。不用講,蔡英文就是要柯文哲明確他的政治立場,明確表達認同臺灣主體性,認同“臺獨”,認同“反中”、“拒中”,而不認同“兩岸一家親”的大陸主張或大陸價值。
什麼是“臺灣價值”?蔡英文于2015年訪問美國紐約僑社時表示,“多元才是臺灣價值”;2016年就職時他進一步強調“臺灣價值”是“多元、平等、開放、透明、人權”。沒錯,這些可以視為臺灣價值,但又何何嘗不是大陸倡導的社會價值?又何嘗不是當今人類世界共同倡導的社會價值?
那麼,蔡英文特別要柯文哲確認“臺灣價值”是什麼意思?蔡英文不僅是以臺灣領導人身份給一個雖屬綠營卻不屬於民進黨的知名市長下指導棋,要你按照我蔡英文個人意志做什麼,充分暴露了蔡的“皇權思想”,以自己的標準定義“臺灣價值”,要他人遵守,而且暴了蔡強烈的“臺獨”意識與“臺獨”立場。數日之後,蔡英文與柯文柯會面時表示,“臺灣價值除了臺灣主體性以外,年輕人的居住權利與環境也是臺灣價值”。可見,臺灣主體性才是蔡英文認定的臺灣價值的核心。臺灣主體性實際上就是以臺灣本土化至上,就是要確認臺灣價值中的“臺獨”思想。
然而,我們不去爭論意識形態至上、以臺灣主體性為核心的臺灣價值,就民進黨長期以來標榜的民主、自由、人權、開放、法治等價值觀察,在蔡英文上臺執政後逐步被扭曲、被摧毀,導致民進黨價值正在走向崩塌,這才是島內民意發生巨大變化與民進黨的真正困局所在。
重新執政後的民進黨,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從“行政”到“立法”的全面執政,掌握了一切軍政大權與教育經濟資源,建立了新的“綠色王朝”,卻未能堅守、落實它長期主張、標榜的民主進步價值,反而開始摧毀、踐踏它曾標榜的自由民主價值,即使它極力建構的“臺獨”與“無核家園”兩大神主牌價值也在崩坍,理性民眾開始重新審視民進黨。
民進黨號稱民主進步黨,以民進與進步對應國民黨的專制威權或落後,自然容易獲得民眾的認同,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歷史大變革時間,正趕上世界第三波民主浪潮,民進黨提出一系列彰顯進步的政治改革口號,廢除“萬年國會”、廢除“刑法100條”、領導人直接選舉,還權於民,後來更有居住正義、司法正義、反財團壟斷、反污染反核電等主張的提出,無不符合普遍民眾的期待,當然贏得民心,一路向上。
可是第二次當政後的民進黨,卻逐步背棄了原有的價值。破壞“法治”,侵犯人權。民進黨在“立法”問題上以黨意“立法”,針對特定政黨製造定特別“法律”,自行設立淩駕於司法之上的超級權力機構(黨產會),不經“法律”程式自行認定有關民間組織是否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就可下令“查封或沒收財產”。特別是民進黨執政後,不斷擴大權,強化對社會政治的情報安全管控,以特別法律嚴格限制退休軍警官員到大陸的參訪活動,甚至對所謂違規法者取消退休金等進行恐嚇;對新黨青年展開非法搜索拘提,以特定“法律”打擊統派政黨。不僅如此,事實上,長期以來,民進黨的陸配、陸生政策主張嚴重侵犯人權,在臺灣民粹主義高漲與“臺灣優先”社會氣氛下未能給予重視。
“反民主”,搞專權,開民主倒車。民進黨以民主起家,卻在上臺執政後公然廢除臺灣民主政治最早的水利會自治選舉,改為公派,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徹底瓦解國民黨的基層支援力量。“立法院”本是臺灣代議民主政治的象徵,“立委”應依法監督行政,善盡立法,但在民進黨主導下,“立法院”民進黨黨團變為民進黨中央的“表決部隊”或蔡英文的附庸是日前蔡英文提名極具爭議的陳師孟為監察委員。陳師孟竟然揚言陳水扁沒貪污,他專門要辦“只辦綠不辦藍”的監察官與法官。這種持“臺獨”立場、政治意識明顯而且公然以政治立場判斷司法的人物,並不合適出任監察官,而且引起監察官與司法界的強烈不滿。於是在“立法院”國、親兩黨以不投票抗議的情況下,陳師孟獲得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黨73席立委的全部支援。這是臺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大的恥辱,標誌著反民進黨的徹底墮落。民主、人權在民進黨的權力面前,只是“臺獨”的遮羞布,在“臺獨”價值面前一文不值。民進黨執政後的反民主行為已是罄竹難書,數不勝數。
背離開放、多元價值。蔡英文與民進黨不斷強調多元、開放是臺灣的重要價值。然而,民進黨卻是兩套標準,如果推動“文化臺獨”政策或者為“臺獨”分裂活動護航,民進黨就強調是“開放、多元”之需要;但統派高舉統一,認同中國,宣揚“一國兩制”,或主張兩岸擴大開放,民進黨就以違背臺灣主體意識或以危及臺灣安全為由,進行醜化、反對與遏制。在民進黨“雙重標準”與“臺獨意識形態”下,大陸對臺出口受到很大限制,還有2000多種優勢產品無法對臺出口,形成極不公平合理的貿易現象;外商在臺投資經營活動採取“負面表列”的寬鬆政策,而對大陸企業則實行“正面表列”的嚴格管制政策,別說大陸企業對臺投資收購,處處受到嚴格限制,就是任何外資收購或投資臺灣企業首先要清查背後是否有“中資”,“中資”在臺灣仍視為洪水猛獸,視為對臺灣安全的嚴重威脅。
民進黨不再嫌俾,不再願意傾聽民意,而是獨斷專行,一意孤行,展示了權力的傲慢。民進黨與蔡英文依靠勞工與社運團體的支援登上歷史舞臺。然而,當政後之後,民進黨與蔡英文為了權力或鞏固權力,對勞工的意見不再重視,不願再傾聽他們的意見,關乎經濟發展的工商界領袖意見似乎更重要。在勞工休假制度改革問題上尤其典型,第一次改革在強烈的反對聲浪中,蔡英文怕勞工抗議夜長夢多、下令黨籍貫“立委”快刀斬亂麻迅速通過“立法”,造成多輸結局。在經濟發展需要下,民進黨當局開始了第二次改革,又在勞工強烈抗議下再度完成“修法”,而且是令勞工更不滿的“修法”結果。足以證明,蔡英文與民進黨掌握了大權之後,鞏固政權是第一要務,勞工不再是她心中最軟的一塊,不再是優先傾聽的對象。這是民進黨對原有關心弱勢群體價值的背棄,更是對勞工團體的背棄。
就是民進黨的“非核家園”與“臺獨”兩大神主牌價值也有崩塌的危險。民進黨一直將建立“非核家園”作為反國民黨與謀取政治利益的重要旗幟,並在當政後完成“立法”,力爭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目標,屆時臺灣不再有核能發電,以燃煤、燃氣與再生能源取而代之,但卻造成缺電危機與空氣污染現象的惡化,引起民眾與企業家的更大擔憂與不滿。“非核家園”價值與神主牌面臨嚴峻的新考驗。就“臺獨”這一神秘主牌而言,“臺獨”勢力把蔡英文推上權力之巔,蔡英文儘管堅持“臺獨”主張,但在殘酷的政治現實下當政後只能搞些“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活動,卻不敢大張旗鼓地高唱“臺獨”,更不敢搞“法理臺獨”,讓激進“臺獨”勢力不滿,不斷給蔡施加壓力,增加了蔡執政困境。另一方面,蔡英文的“臺獨”邊緣策略,引起大陸的嚴重警告。結果是,蔡英文“臺獨”路線與策略,可能反而加速統一進程。如此以來,臺灣民眾對“獨立”的追求與認同開始出現動搖,支援“臺獨”民眾開始下降。也就是說,民進黨最厲害的“臺獨牌”正在失靈,“臺獨”價值開始鬆動,一旦未來達到某個臨界點,民進黨大勢將去。可以說,民進黨的價值在逐步崩解與崩塌之中,這才是當下臺灣民意變化的重要背景之一,更是民進黨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所在。(作者:王建民,係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名譽院長)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推薦
-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01月23日 -
“大陸機遇”導向下的兩岸經濟合作路徑選擇
11月29日 -
臺當局抓統派被指“蓋世太保再現”,名嘴諷刺“脫光民主外衣”
12月21日 -
民進黨作風“鴨霸”,莫讓臺灣民主毀於其手
海峽時評0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