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歷史最好”勿忘“全球最差”

時間:2012-05-29 10:31   來源:法制日報

  王乃玲/畫  

  “目前國產乳製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在5月27日舉行的“乳製品品質安全”研討會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發佈《嬰幼兒乳粉品質報告》指出,3年來有關機構乳製品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5月28日《京華時報》)。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媽媽,動用各種關係和渠道,企圖從國外為他們的孩子“淘”到純正的原產地“洋奶粉”。在紐西蘭,很多華人聚集區超市的奶粉供應不斷吃緊:起初,奶粉上架沒幾天就銷售一空;後來,上架當天就會一掃而光;再後來,奶粉剛一上架就被一掃而光(5月28日《南風窗》)。

  從乳製品品質問題被頻繁曝光,到奶粉品質“歷史最好”,這一跨度實在不小。人們在表示質疑之餘,更多的是對乳業市場的擔憂。如果奶粉稱得上“最好”,會不會誤導人們對奶粉的消費觀。而一旦出現品質問題,誰來擔責?此外,奶粉“歷史最好”會不會誤導監管部門放鬆警惕,使得剛剛有所好轉的乳業市場再度陷入重重危機?

  質疑歸質疑,但仔細想想,奶粉品質“歷史最好”也許是一句大實話,因為對比以往的奶粉事件,三聚氰胺、大頭娃娃、性早熟等等,已經將人們對奶粉的信任度逼到了懸崖的邊緣。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媽媽,動用各種關係和渠道,企圖從國外為他們的孩子“淘”到純正的原產地“洋奶粉”。經過近年來的彌補修正,同時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之下,監管不力的現象也有所緩解。在此背景下,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指出目前奶粉“歷史最好”,雖然有點兒自說自話的意味,但似乎也是實話實說。只不過,如果“歷史最好”屬實,也絲毫不值得慶倖,因為奶粉品質雖然相對之前有所提升,但並不表明整個乳業市場已經足夠讓人放心,消費者能否對國產奶粉重獲信心,必須交給市場驗證。

  在去年6月中國奶業協會召開的論壇上,我國現行乳業行業標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標準,主要源於我國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200萬個/毫升,而國外一般為50萬個/毫升,如此相差懸殊的標準甚至被看作全球乳業的笑話。標準的低下,受損害的無非是廣大消費者,因為對細菌數的寬容,實際上是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構成危害。因此,“歷史最好”固然是一種細微的進步,但是與“全球最差”進行對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乳業標準一日不提高,消費者權益就一日無保障,即使監管再嚴厲,有標準的保護,中間始終會形成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棄“全球最差”乳業標準言其他,都將是隔靴搔癢,無濟於事。

  應該說,乳業經歷這麼多風雨後,相關部門在品質檢測、行業整頓、打擊問責乳企等方面都作出了一些成績,能夠換來奶粉“歷史最好”的局面實為不易。不過,我以為中國乳業應當以此為契機,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不斷完善乳業標準,徹底扭轉“全球最差”的乳業標準形象。唯有如此,“歷史最好”才能助推乳業越來越好發展,從而真正樹立全球乳業大國的良好形象。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