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于6月9日正式啟動了75週年校慶,期間,將不舉辦傳統的以少數領導和嘉賓為主體、有限師生及校友參與的慶典大會,而是在校內進行“關愛師生基金”校慶義賣活動等,讓師生參與。此外,還會開展20位名師大家開設的校慶公開課堂等活動。該式樣校慶將一直持續到年底。(見6月11日《新京報》)
中國人好過生日。近年來,內地的高校掀起了一排排慶典熱浪,競逐奢華排場。比如,慶典時間跨度要長,3年前就開始了倒計時活動;規模要恢弘闊大,風格要高貴典雅。除了盛邀政要、富貴蒞臨,還要延請明星大腕載歌載舞,捧場湊趣,甚至在媒體開設專版,非弄得國人盡曉、婦孺皆知。
如此大張旗鼓,大宴賓朋,大興土木,出手無不闊綽,動輒耗資千萬也在所不惜。一些學校聲稱校慶花費不用國家財政掏腰包,是校友捐助和社會贈予。然而,無論誰的都是社會財富,何況一些捐贈中有不少是公款。最致命的是,把一場慶典弄成了媚權媚貴媚俗的盛宴,學術反倒被邊緣化,學者教授、在校師生成了陪襯而已。不僅與大學以學術、學生為中心的宗旨相去甚遠,而且與大學淡泊名利、特立獨行的操守相去甚遠。公眾對此嘖有煩言,自在情理之中。
相比世界諸多名校,難免不令人感到羞愧。在英國,建校900年,至少產生過25位英國首相、30位外國首腦、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6位國王和20位主教的牛津大學,甚少舉辦像樣的校慶;在美國,麻省理工150週年校慶,僅挂了兩個條幅;甚至校慶竟然也可以開成“批判會”——在日本,京都大學百年校慶,一半以上的活動都是批判性、反省性的,用反思而非張揚學校成就的方式,表達對學校獨特的驕傲與敬意。
因為學術第一,教授、學子實為主角,地方政要,哪怕貴為總統的校友也只能坐在臺下。在權力面前時刻保持獨立,成就面前時刻保持反省,浮名面前時刻保持清高——這恰是許多國際名校長盛不衰的青春秘訣。
其實,早在1982年國家教育部門就明令“立即剎住大搞校慶活動的風氣”。中國的大學要躋身世界一流,務必走出學術文化式微、官場文化盛行的泥淖。今天,讓我們從校慶“序長不序爵”,恪守簡樸、回歸本位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