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15個部門印發規定,今後校長要自掏腰包,陪學生吃營養午餐,以保證學生營養餐的安全。在一些地方陸續發生學生營養餐安全問題的時候,這項規定無疑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不少人擔心:現在是校長陪餐,今後會不會出現校長陪坐校車、校長陪穿校服?
營養餐事關孩子健康,由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校長坐鎮監督,表明瞭教育部門根治營養餐安全問題的決心。校長也要吃午飯,讓校長與學生共同進餐,至少可以保證學生營養餐的安全底線。但現實是,實行校長負責制的項目太多,很多時候校長被上級部門拉著到處開會。如果不能長期堅持,校長陪餐很容易“走過場”,營養餐安全也不會有實質性改變。也有人質疑:以校長陪餐的形式來監督,今後營養餐會不會形成A、B兩個計劃,校長陪不陪,午餐兩個樣?
保證學生營養餐的安全,說到底,不是校長是否陪吃的問題,關鍵是建立完善的制度,真正將安全營養落實到每一餐。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生營養餐都由家長義工團監督,他們經過培訓後,從食堂採購食材,到清洗烹飪,再到食具安全,一一過問,嚴格把關。在上海一些學校,學生午餐交由家長委員會監管,午餐涉及孩子的健康,家長們自然放在心頭,不敢怠慢。而校長也可定期收集家長意見,改善營養餐。
靠校長一個人監督,還是引入家長群體監管,監督主體的不同,反映出學校辦學思路的不同。以傳統封閉的方式辦學,如果希望樣樣事務處理得當,折騰的只能是校長;以開放心態引入家長等第三方參與學校事務,敢於將自己暴露在別人的監督下,才是現代學校應有的“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