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高速公路對小型客車實行免費通行的消息,已經沸沸颺颺地“渲染”了一段時間。人們對這一有限度的免費舉措,多示以“利好”的讚賞。
首次實行重大節假日期間收費公路免費政策,社會普遍反映是有效降低了遊客出行成本,將刺激與旅遊業緊密相關的食宿、娛樂、休閒、購物等消費,提振假日經濟,拉動內需發力。
實際上,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早有先例。在山東等一些地方,趕上春節,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都會給過往車輛送上幾天免費行駛的“年禮”,讓回家過年的人們心中漾起一絲溫馨。此外,不少人還記得,2008年南方地區的那場大範圍雨雪冰凍災害發生時,為確保“通路”,一些地方高速公路管理部門不僅免收車輛過路費,有關部門還給繞行其他路段的車輛發放了現金補貼。
但是,這些年一些高速公路管理部門不那麼“人性”的事例,也常有所聞。相信不少經常光顧高速公路的行車人都經歷過這般場景:途經一些“剖腹挖膛”的路段,或是“搓板路”“補丁路”時,大小車輛只能靠邊蝸行,行車時速大受影響,有時還要停車長時間等候;到了收費站,收費員照舊把手一伸,分文不差地收取過路費。
還有一個常見現象:高速公路路牌不明、路線不清,常常讓行車人犯“迷糊”。不少人由此認為高速公路硬體挺“硬”,軟體也“軟”;還有人詫異於高速公路“有錢修路,沒錢挂‘牌’”,不要說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時常因為路牌指向不明走岔路。更令人提心吊膽的是,個別急著趕路的行車人被路牌弄“迷糊”之後,竟然調頭冒險逆行,場面著實驚險。
管理要“管”在“理”上。高速公路建設需要鉅資投入,嚴格收費管理本來就是管理部門的責任。同時,不論是高速公路維修,還是路牌不明誤導行車人,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責任,應該加以“人性化”的改進。
其實,無論什麼交通方式,都是為老百姓服務的,都要鮮明地體現以人為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除了重大節假日為民讓利之外,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強化“人性化”服務,祛除壟斷風氣,還是很有必要的。(侯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