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具體職位表公佈。雖然2013年招錄公告已經表示“崗位將向基層傾斜”,但職位表上一半崗位都加了“常年出差”、“職位需要晚上值班”等條件限制,令眾多考生叫苦不迭。(見10月14日《揚子晚報》)
一年一度的“國考”又來了,“我為公考狂”即將上演。有預估說在“金飯碗”的吸引下,2013年提供20339個職位的中央及直屬機關將可能迎來200萬以上的人報名,繼續維持90:1的錄取比例。不過,因為今年的招錄計劃不少崗位明確了上述適崗要求,所以不少人大呼,今年公務員招錄是“史上最苦”,“最苦金飯碗”一詞也新鮮出爐。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者,“值夜班”、“常出差”、“假日加班”等在360行中並不鮮見,譬如市場行銷崗位、公共服務部門,甚至一般產業工人都能“堅持節假日加班”,且有的往往是“被免費加班”。在“中國七成加班者無加班費”的數據語境下看,對公職人員的這些要求何苦之有呢?
二者,今年招錄的“新意”,不過是將此前未明確但客觀存在的條件文字化、書面化。換言之,即便沒有這些備註,諸多公職崗位也一直是這麼要求、這麼做的,報考者也不傻,多少清楚一些崗位的職責和運作情況,不至於看到這些條件就覺得是“額外的負擔”,現實中恐怕沒人會真心覺得當個公務員“常出差”就痛苦無極限了。
這些年,當社會精英紛紛流向公共服務部門的時候,公眾及媒體一再討論,這種趨勢對我們的社會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它說明瞭什麼?它值得我們當心的又是什麼?
每個職業、每個“飯碗”都有各自的操守與尊嚴、職責與義務。公眾之所以會戴著有色眼鏡“先入為主”地看待某個職業,確實與現實中某些公職人員利用手中權力徇私枉法有密切關係,少數人所為難免讓多數規矩人“吃瓜撈”。好在行政審批許可權已六度“瘦身”,加之公共監督意識的覺醒、監督渠道的疏浚與構建,公職人員切莫認為,捧上“金飯碗”就可以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