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平均GDP進入發達狀態就“發達”了?

時間:2013-01-30 14:37   來源:新京報

  每人平均GDP進入“發達狀態”的省份,恐怕只是數字進入“發達狀態”,百姓福利並沒有真正進入“發達狀態”。

  截至目前,除黑龍江外,其餘30個省份的年度經濟數據皆已揭曉,廣東GDP連續24年位居全國首位。現在已經有內蒙古等6個省區市每人平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這6個省區市已進入發達狀態。專家稱,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對拉動老百姓收入作用不大。(據1月29日《第一財經日報》)

  每人平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的主要指標。相比GDP,輿論更關注每人平均GDP。比如,中國GDP世界第二,但2011年中國每人平均GDP世界排名第89位。顯然,從每人平均GDP更能看出真實的發展水準、發展階段。因而,每人平均GDP突破一萬美元的六省市區,就被認為已經進入“發達狀態”。

  真是如此嗎?應區別看待。

  首先,不能孤立看待發達省份“發達”。部分省份發達,除了自身優勢外,也有欠發達省份的一份功勞,比如,欠發達省份向發達省份輸入廉價勞動力、廉價公共資源,成就了發達省份。而且,即便是發達省份,省內也存在欠發達地區。換言之,發達省份不完全是自己發達起來的,也不等於人人享受到發達的成果。

  其次,每人平均GDP“含金量”有限。按理說,每人平均GDP應該扣除環境污染、健康損失、資源消耗等成本,但卻沒有扣除。例如,最近多個城市持續霧霾圍城,就是經濟發展粗放、工業肆意排放的結果。而改善環境則需要大量投入,卻沒有在每人平均GDP中扣除。所以,雖然部分省份每人平均GDP過萬美元,但“含金量”有限。

  第三,每人平均GDP數據漂亮,沒有真正轉化為居民福利。發達省市區的每人平均GDP看似很高,但如某專家所言,大量財富的增長體現在非居民福利方面,老百姓實際收入和福利少。

  另外,每人平均GDP數據本身有水分。每人平均GDP = GDP 總額/總人口。這裡面有兩處水分,一是GDP總額有水分,如多年來各地GDP總和遠遠高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GDP數據。另一方面,流動人口創造了GDP,但在總人口統計中卻排除了流動人口,每人平均GDP自然虛高。

  而且,我們的GDP增長,主要靠投資來拉動,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和去年,主要是政府投資、政府消費在拉動GDP。顯然,依靠政府投資來拉動GDP,是不可持續的。基於上面種種原因,每人平均GDP進入“發達狀態”的省份,恐怕只是數字進入“發達狀態”,百姓福利並沒有真正進入“發達狀態”。

  在筆者看來,每人平均GDP進入“發達狀態”的省份,不能過度興奮,而是要深刻反思每人平均GDP快速增長的得與失。(馮海寧)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