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北京大學最廣大起床困難戶,為實現‘早起、吃早飯、打早卡’偉大理想不斷奮鬥。”最近,北京大學起床協會“火”了。該協會提供叫醒服務,號召會員早起,受到眾多“資深起床困難戶”的青睞。據了解,類似“床協”,在山東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也有。(11月7日《新京報》)
起床協會的興起,與其說是靠自覺,不如說是自製力匱乏下的妥協心態。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開啟一日征程的動力是如此孱弱,以至於只能將自己被動地交給“床協”。而這種“床協”竟然還蔚然成風。
事實上,在當下,大學生的生活節奏,已因其頹廢慵懶而飽受非議。學生們無辜于標簽化指責的同時,“起床困難戶”的誕生,卻恰逢其時地給了許多人“恨鐵不成鋼”的口實。幸好,許多“資深起床困難戶”,不乏進取心。從這角度看,“床協”出現也是好事:畢竟有這麼一批,不滿于“起床困難”現狀並且試圖實際地為打破現狀而努力。用句時髦話說,畢竟他們“沒有放棄治療”。
然而,“床協”是對自製力差與進取心強的平衡選項,卻不可以變成對理想的妥協,為惰性所擊垮,顯然跟“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的青年氣質不搭。如果年輕人沒有了毅力,接下來面臨的,依然是放棄與放棄之後的挫敗。
所以說,在一些高校已成氣象的“床協”現象,正向大學生們訴說著這樣一個悖論:如果你足夠堅韌,那麼“床協”與你本無交集。而如果你已懶惰如斯,那麼靠“床協”的一時勉強,若無毅力支撐,怕也難以持久。
“床協”風行,確實好玩,但感到新奇的同時,大學生也該對它所指涉的“寓意”有所反思:起床靠“床協”,說到底是種沒用的妥協。重要的,不是有“床協”這個“特殊鬧鐘”將你催醒,而是醒了之後,該做些什麼。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