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6.9%增速下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

2016年03月02日 10:31:00  來源:宣講家網
字號:    

  2015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實現了6.9%的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中位居第一,以近10.8萬億美元(676708億元人民幣)總額的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可就是如此巨大的經濟成就卻被許多國外媒體“唱衰”,中國經濟失速有之,中國增長模式失敗有之,中國行將“崩潰”亦有之。那麼,中國6.9%的經濟增速究竟意味著什麼,又將給中國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本文通過實際數據,與大家一起來感受和分析。

  一、中國經濟增長的6.9%,世界經濟增長的30%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也貢獻於世界。受到世界經濟環境十分複雜,貿易和投資增速持續放緩的影響,我國的出口和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速相對有所下滑,出口的美元值下降了約8%,而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只增長了6.4%,對經濟的拉動力有所減弱。但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依然充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0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5萬億元,實際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以美元為計,2015年中國經濟的6.9%增速代表新增加產出規模為7500億美元,而根據世界銀行的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總規模將增加約2.8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經濟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的30%。

  1.中國經濟總量

  2015年,我國的經濟總量達到10.8萬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於日本、德國和義大利三個國家GDP的總和,即使與美國的17.5萬億美元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也達到了其62%。這一比率超過了前蘇聯全盛時期52%的水準,也超過了日本經濟最為高漲時期60%的水準,而且中國經濟增速仍在以美國近3倍的速度快速增長,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近一步的縮小之中。

  有的人說中國經濟是由房地產構成的,甚至有報道指出,世界存量建築物的1/4價值在中國,這樣,房價的快速上漲導致了GDP因資產溢價而形成了持續快速增長。這種認識存在較大的不足,因為GDP是增加值的總和,而不是存量資產價值的總和,房價上漲所帶來的GDP增量只能是以新建房的房價溢價而體現,但存量房的房價上漲對GDP近乎沒有影響。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由於新房交易量的下滑(-6.9%)和房價的平穩運作(7.4%),房價對GDP的影響近乎為零。也即2015年的中國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度更好,資產溢價因素的剔除使得我們的經濟增長更關注增加就業,提高勞動報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和企業的實際產出。

  2.中國經濟結構

  2015年,中國三大產業的比例關係是9:40.5:50.5,第三產業居於國民經濟主導產業的地位,並較第二產業的佔比高出10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改善。而在產業內部,第一產業中的設施農業、綠色農業、可追溯農業佔比明顯提高,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達到32%;第二產業中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增加值增速達到10.2%,比工業的平均增速高出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的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生活服務業的增速顯著加快,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產業的比重提高了約5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的經濟動力結構、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也出現了顯著的優化。2015年,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達到了66.4%,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大國經濟的色彩也愈加突出。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較東部地區快1個百分點。而城鄉之間的收入結構也明顯優化,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8.2%,而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8.9%,城鄉收入倍差下降為2.73,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3.中國經濟效率

  在規模增加、結構優化的同時,中國經濟的運作效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以新古典經濟學給出的經濟增長的公式測算,2015年經濟增長6.9%的增速中,有1.7個百分點來自於勞動要素的創造,有1.8個百分點來自於資本要素的創造,而屬於全要素生產率增加所貢獻的經濟增長達到3.4個百分點,約佔整個經濟增長構成的一半。

  在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耗也在顯著下降。2015年,中國經濟的能耗強度較2014年下降了5.6%,碳排放強度較2010年下降了17%,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少,中國經濟變綠了、變輕了、變得更有品質了。

  4.中國經濟創新

  2015年,中國經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創新驅動作為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承接者和替代者的效應進一步凸顯。從創新方面來看,我國的年度創新投入達到了1.45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約為2.14%,既圓滿實現了“十二五”的規劃目標,又大幅度地跨過了國際上創新型國家的研發投入強度2%的準入線。而在其他創新資源上,中國也處於世界的領先水準。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達到110.2萬件,連續5年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我國投入研發活動的勞動者數量達到約500萬人,佔世界研發人員總量的27%左右,約超出美國近10個百分點。中國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潛力在全球首屈一指,為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和品質的提升準備了重要基礎。

  從驅動方面來看,我國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和應用推廣水準也在不斷上升。2015年,我國的科技成果以“頂天”“立地”為著力點,大力推進高端創新成果的轉化,也大力鼓勵以效率、品質、工藝和產品(服務)為特徵的市場創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修訂《科技成果轉化法》和鼓勵高校、科研單位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等改革的推進下,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大幅度提升,預計成果應用和轉化水準將至少提升3-4個百分點,總體水準趨近20%左右。

  5.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這一結論為長期的實踐所檢驗和驗證。進入21世紀以來,無論世界經濟週期階段或是中國經濟運作波動的影響,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保持在1/5以上,“十二五”期間,中國更是貢獻了約1/3的世界經濟增量。在自身做到世界經濟增長“砥柱”的同時,中國經濟還通過貿易、投資和國際工程建設帶動和支援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廣泛的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復蘇和良性發展創造重要的條件。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總規模達到24.5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但仍超過美國近500億美元,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從出口看,中國出口增速為-1.8%,明顯好于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情況,如美國為-6.8%,德國為-11.2%,日本為-9.4%,印度為-17.5%、南非為-9.5%,巴西為-16.0%等。儘管進口的增速僅為-13.2%,但在大宗商品的進口數量上仍保持穩定增長,原油、塑膠、大豆、天然氣、紙漿、穀物、銅精礦等10類大宗商品進口量均創歷史新高,有效支撐了世界大宗商品生產國的經濟穩定和產業發展。

  2015年,中國引進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達到1263億美元,同比增長6.4%,較世界投資增速高出約3個百分點。中國仍是全球直接投資最主要的流入國,且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引進外資的規模高達772億美元,佔比為61%。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超過1180億美元,並將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對外直接投資大國,對世界投資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營業額突破1540億美元,同比增長8.2%,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中國政府牽頭組建的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都取得了重大進展:7月21日,新開發銀行在上海正式開業,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新開發銀行的1000億美元的資本金中,中國出資410億美元,居第一大股東地位;亞投行的1000億美元的資本金中,中國出資298億美元,持股比例達到30.34%,投票權為26.06%,擁有對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此外,11月30日,人民幣經過IMF的審核和認可,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的籃子貨幣,權重達到10.92%,高於日元的8.33%和英鎊的8.09%,正式成為世界交易、結算、計價和儲備貨幣。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國際經濟事務的核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二、中國經濟增長的6.9%,百姓生活提高的7.4%

  在產出端和供給側取得重大發展成就的同時,需求端和分配側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和拓展,經濟發展成果更好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所享有,經濟改革更多的偏向讓勞動者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滿足感,社會政策更加注重保基本、提標準和擴範圍,讓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中國經濟增長已更好的體現在百姓的生活之中。

  1.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

  2015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66元,按年中匯率核算,超過3500美元,已經進入到上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家庭的消費和投資能力也在顯著上升,2015年,居民新增存款達到3.9萬億元,居民新增消費達到2.9萬億元,全年出境遊人次達到1.2億人次,境外消費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

  我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佔每人平均GDP的比率為45%左右,這一比率雖然較美國、英國等部分發達國家為低,但與新興工業化國家和中等以上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比率水準基本適當。考慮到我國間接金融體系仍是國民經濟融資的主渠道,政府仍需承擔大量的經濟社會事務等責任,目前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具有現實性和必要性,未來將進一步提高佔比水準,但要跟隨市場體系的完善、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發展水準的提升而有序進行。

  2015年,扣除價格因素後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達到7.4%,超過同期GDP增速0.5個百分點,有效實現了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和勞動報酬佔初次分配比重提高的目標。

  2.恩格爾系數有序減少

  恩格爾系數是指家庭用作食物消費的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一般而言,恩格爾系數值越低說明家庭生活水準越高,國民生活越富裕。2015年,我國恩格爾系數值為30.6%,遠好于40—50%的世界小康生活標準,並趨近於低於30%的富裕國家標準。中國恩格爾系數的變化一方面表明瞭我國居民生活水準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現代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

  3.物價形勢穩定

  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升1.4%,物價水準保持在合理區間穩定運作。其中,食物價格上升2.3%、衣著上升2.7%、醫療保健上升2%、居住上升0.7%,均處於平穩可控區間,有利於市場出清和居民生活水準的提升;而存在較高市場租金或是具有良好效率提升空間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也屬於正常情況,有利於產業創新、結構細分等發展。從生產者指數情況看,購進價格同比下降6.1%,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2%,一方面保證了物價形勢可以保持較長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指出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的下滑,雖然影響實體經濟企業的產出總額,但並不會損害企業的增加值率和利潤率,中國經濟的肌體依舊保持健康。

  4.就業和社會保障

  2015年,我國新增就業人口達到1312萬人,遠超年初預計的1000萬人的目標,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就業促進水準進一步提升。全年實現農民工就業27747萬人,新增352萬人,月均收入水準達到3072元,增幅為7.2%。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深化,進城務工人員在就業地舉家安置落戶的改革開始起步,全年新增城鎮常住人口220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6.1%。

  社會保障的水準進一步提升,覆蓋面不斷擴大,公平性也越來越好。2015年,社會保險基金的總收入為43088億元,其中財政補貼收入為9742億元,佔比為22.6%,提升了社會保障能力,平衡了社保體系缺口。職工養老保險金平均收入水準再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27.3%,並且實現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並軌,保證了城鄉居民基本社會保障的公平和統一。2015年,啟動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財政供養人員也需與城鎮職工一樣繳納各項社保和年金,社會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進一步優化。

  三、中國經濟增長6.9%,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

  2015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協調推進的一年。6.9%的經濟增速不是沿循舊制、依靠粗放式的投資和產出擴張而取得的,而是建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之上,依託在革舊除弊、興利提效的前提下,在過剩產能和傳統技術不斷退出,而新興產業和設備創新不斷推進的條件下而獲得的來之不易的成績。可以說,6.9%的經濟增速既是中國經濟韌性的良好表現,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堅定基礎,也是經濟體制改革所必須的穩定環境和良好支撐。

  1.財稅體制改革

  2015年,財稅體制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穩定器”。在進一步理清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基礎上,財稅體制改革從預算、稅制和政府間財政關係等三個層面開始發力:以支出和政策為重點推進預算管理改革,整合專項轉移支付,推行三年滾動預算;以“營改增”、資源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改革為重點,注重發揮稅制的調控作用,完善結構性減稅的框架和機制;以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為目標,適當增加中央事權,合理優化共用事權,保障中央和地方間財力與事權結構間的平衡有序。

  2.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多種利益和矛盾糾葛的難點所在。2015年,在前期試點經驗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形成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規劃,國企改革的進程加快。其中,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正在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投資公司與國有資產監管單位之間也著手理順和構建,混合所有制改革得以推進,員工持股計劃的基本要求也得到初步明確。

  3.金融體制改革

  金融體制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既要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又要完善要素市場的結構和機制。2015年,我國在民營資本發起設立的中小型銀行的組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成立了五家有限牌照的銀行;在保險業的經營、產品和管理上形成了重要創新,將社會風險納入保險業的風險運營範圍,並在巨災保險、指數保險和保險投資基金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證券市場的新三板推進速度加快,戰略新興板市場得以組建,股指期貨逐步回歸風險對衝的本位,價值投資理念和信心再度建立和提升;利率市場化改革全面推進,存貸款利率已進入到市場決定為主導的階段;匯率機制改革仍在深化,從單一盯住美元轉為盯住“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雙向開放的進程穩步推進。

  4.價格機制改革

  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價格機制改革對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具有突出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基礎。2015年,價格機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棉花、大豆等部分農產品轉為價格區間管理機制,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也得以順利推行;以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並軌為基礎,啟動天然氣價格改革,並逐步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推進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建設,以市場為基礎引導電價合理運作;健全交通運輸價格機制,以市場和服務為基礎進行合理有效定價等;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強化價格、醫保等相關政策銜接等。

  5.投融資體制改革

  投融資是經濟運作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在當前,進一步完善投融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效率和改善融資品質對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結構改革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5年,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為重點的投融資改革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支撐政府性債務改革有序進行的同時,構建了項目庫,推行了一大批典型意義示範項目,保證了政府投資能力和融資安全,拓展了市場力量的參與渠道和深度。此外,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中小企業高收益債等改革也得到了有序的推進和發展。全年11大類重大工程包累計完成投資50564億元,有效保障了經濟的穩定運作。

  6.現代產權制度建設

  產權制度是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前提,是保證市場機制高效、有序的重要條件。2015年,我國在現代產權制度的建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農村產權領域,全面推進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確權改革,明確了產權和用益物權的屬性,並完善農民對集體經營收益的索取權等權能;在智慧財產權領域,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標準和智慧財產權權能,完善智慧財產權的債權保護制度,試點智慧財產權的質押和抵押權能;在國有資產產權領域,推進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改革,從而為國有資本經營和國有資產產權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創新空間。

  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經濟增速,既非經濟下行、全面減速,也非固求穩定、著力擴張,更非左右逢源、得之僥倖。這6.9%的增速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我們克服經濟新常態中深層次的矛盾和風險而取得的成績,是著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打破體制機制束縛,大力實施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成果。全體同志應謹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斷,中國經濟的增長“是在10萬億美元高基數之上的增長,也是調結構、轉方式進程中的增長,這一結果來之不易。”(張鵬)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