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銀行卡被盜刷,打擊防範滯後於犯罪升級

2016年04月11日 15:09: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人世間最無奈的事莫過於,銀行卡在自己身上,錢卻被別人轉走了,而且還不知道是誰幹的。面對接踵而來的案例,央視通過調查發現了更加驚人的內幕——只要花5分鐘時間,網上就能買到上千張銀行卡資訊,包括卡主的姓名、卡號、身份證、電話號碼、銀行密碼。經過驗證,這些資訊幾乎全部正確。

  銀行卡資訊私下交易,這是犯罪行為更趨惡劣的一次升級,背後隱藏的則是一連串的盜刷卡犯罪技術的升級。然而人們的防範對策依然是“老三件”:一凍結、二報案、三留取證據。

  犯罪分子也是夠拼的。通過偽基站發送釣魚短信、通過免費WiFi竊取個人資訊、通過改裝POSS機提取銀行卡資訊,人工的、高科技的,都用上了。有網友苦言,這是要把用戶逼到使用紙質存摺老路的節奏。事實上,哪有漏洞,哪就有犯罪行為顯身手。甚至沒有漏洞,也要“創造漏洞”盜刷。整個打擊防範手段,明顯滯後於犯罪手段的升級速度。畢竟,對犯罪分子來說,這錢來得太爽,“市場”空間太大

  銀行卡明明在手中卻被盜刷的案例,已經聞所又聞。雖然一旦出現案情,銀行很配合、警方很積極,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犯罪手段,終究處於被動狀態,技術防範手段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因此難免引發這樣那樣的法律糾紛,用戶難免在防不勝防的盜刷卡犯罪面前遭受損失。

  在揣著銀行卡卻被遠端刷卡的案例中,銀行、電信、公安、用戶,多重關係之間確實有著重疊的責任界線,從某種意義來說,用戶與這些機構,都是盜刷卡犯罪的受害者。客觀上來看,確實不排除有一部分屬於用戶對於密碼保管不善所致,但從央視此次調查所揭秘的銀行卡盜刷黑色產業鏈看,絕大部分情況下,用戶是最無辜、最脆弱、最受傷的群體。如何在與盜刷卡犯罪的博弈中實現“扭虧為盈”,化被動為主動,既檢驗著各個方面的防範意識,也考驗著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的打擊防範智慧。

  銀行卡資訊在網路上的隱秘交易,也為監管部門打開了一個監管與打擊的口子。北京警方近日破獲了一起新型電信詐騙案,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就是一次成功的介入。因此,對涉及此類案件的相關部門、相關機構來說,需要從這些新型的犯罪活動中找到規律和突破口,對於用戶來說,同樣需要在這些案例中進一步提高防範意識。整個監管和打擊工作,必須將包括網路監管部門、法律仲裁部門在內的機構納入聯動,才能在防不勝防的犯罪活動中佔據主動,處於優勢地位。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