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一些民營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而是‘沒門’!不知道‘門’在哪兒!”在5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直言,“因此,必須進一步放寬準入,讓民間資本投資‘有門’!”
幾年前每逢民間資本在一些領域遇到投資障礙,人們常常戲稱碰到了看得見卻進不去的玻璃門。顯然,與玻璃門相比,投資無門或不知道門在哪兒無疑讓人沮喪。其實,民間資本不缺投資熱情,缺的是投資領域,大把大把的錢不能光投向股市或樓市。民間資本也需要特殊照顧,它們只是需要一視同仁的對待。
據悉,從去年四季度特別是今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民間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佔全部投資的比重也出現下降,這並非好現象。企業有活力,特別是民營企業有活力,經濟才有活力;民間資本有投資熱情、有發展潛力,我國經濟運作在合理空間才更有保障。
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投資門檻,在某些領域敞開大門,其意義不言自明。比如,可激發經濟活力,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李克強總理說過,對於老百姓而言,第一位的就是就業,就業下滑,經濟增速即便再高也沒有意義。6日總理到人社部考察重申穩增長的根本是為了就業。權威統計顯示,民營企業創造了全國60%的GDP和50%的稅收,吸納了75%的城鎮就業人口。像阿里巴巴那樣的企業帶來直接就業人口1500萬,間接就業人口3000萬,如果多一些這樣的企業,穩增長、促就業就或非難事。
當然,不能指望民企個個都是巨無霸,也不能奢望民間資本介入所有領域,但是它們的確有權利不讓玻璃門擋住投資路、不被彈簧門彈遠、不為旋轉門轉暈。資本是逐利的,只要一有機會,民間資本就不會放過,但是如果機會不夠多,門檻又足夠高,在發展過程中又未被公平對待,民間資本就無法大展拳腳。
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談到的一個例子,耐人尋味。在個別地方,央企、國企負責人前來投資、合作,當地會大力宣傳,但民營企業來談合作,政府負責人卻不敢和他們打交道。“好像民企‘矮人一頭’似的!”如果看不起民企,民資又哪有信心迸發投資熱忱?
當今的世界經濟形成了兩種基本經濟形態,一種是實體經濟,一種是虛擬經濟,網際網路把這兩種形態連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新實體經濟。去年3月15日,有記者問李克強是否在網上買過東西以及對網店衝擊實體店的看法,李克強回答說:網上網下互動創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間。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我們曾經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再也不能在網際網路時代落伍。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我們當然對中國經濟有信心,但是有幾個基本前提,比如繼續簡政放權,加快構建眾創空間、降低創新創業門檻,讓雙創更有成效。再比如,盤活民間資本,讓它們有動力也有能力發揮作用。而這就需要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並讓民資享受到公平和法治的市場空間。
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養料就茁壯。如李克強所稱,“今天的小微企業可能就是明天的小巨人,今天的創業者可能就是明天的企業家。”關鍵是民企得有空間,得有機會,得有路可走有門可入。(王石川)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