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評】旅遊“紅黑榜”須“綁定”長效懲戒機制
人們不僅希望看到一份榜單,更期待它能夠“綁定”治病救人的“處方”,進而收穫一份持久健康的“療效”,“治愈”更多人甚至能夠“治未病”。
據新華社報道,10月9日,國家旅遊局發佈“十一”假日旅遊“紅黑榜”,表揚最佳景區、優秀旅行社、優秀導遊、優秀旅遊工作人員和文明遊客,曝光環境臟亂、管理混亂、服務惡劣的旅遊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以及不文明遊客。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為進一步提升旅遊服務管理水準,營造良好的假日旅遊市場秩序,是一次新嘗試。
長假是旅遊高峰期,不少遊客和景區、導遊之間是“愉快地玩耍”,但也有一些遊客在景區胡亂刻字,有些導遊強迫購物,有些景區服務太差、秩序太亂。此番,國家旅遊局把其中一些典型的或優秀或惡劣的人和事,總結到一份榜單上,挺有意義。
比如,它不是隨機抽查的結果,而是匯集了各地旅遊主管部門掌握的本地假日旅遊市場秩序的資訊;它有具體考核分類和指標,涵蓋景區、旅行社、旅遊工作人員、導遊、遊客五大類,景區又分綜合秩序和廁所革命、旅遊市場秩序、旅遊安全保障、旅遊服務四個專項。也就是說,這份榜單還是相對權威和全面的。
對公眾而言,榜單的意義在於簡潔明瞭,具體明確。哪些旅行社、景區、導遊值得信賴,哪些陷阱較多、問題較重、“選擇須謹慎”,都一清二楚。而接下來,自然是“用腳投票”,再想旅遊時,“紅榜”上的優先考慮,“黑榜”上的儘量遠離。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廣而告之。而看罷“廣告”,人們更期待它的“療效”,即在“紅黑榜”發佈之後,是否會有後續的制度安排,讓“紅榜”上的諸位保持一貫的服務水準和能力,同時如何處置“黑榜”上的諸位,迫使其改掉、剔除自身的問題和毛病。
這好比看病,醫生先查出誰有病、有哪些病,然後是對症下藥,最終目的是治病救人。所以,在國家旅遊局公佈了“病人”及“病情”之後,公眾更希望知道有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案”。比如,發佈榜單的方式會不會形成常態?比如,對“黑榜”上的景區、旅遊公司、導遊有何處罰?罰款、停業整頓還是取消資格、資質?有網友建議門票降價,等徹底改正了再恢復票價——像是玩笑話,但道理沒錯,不真正“割肉”,一些人如何能痛改前非?再如,榜單應隨時更新。此外,對各地資訊的掌握也不能僅靠地方旅遊部門的彙報,還應參考、借助群眾情況反映、舉報等。
近年來,針對企業、個人的行為尤其是一些負面、失當行為,有不少類似“黑名單”在建立和公佈——拖欠工資的企業會被納入“失信黑名單”,污染企業會被列入“環保黑名單”,欠錢不還的人會被列入“老賴黑名單”……而隨後,“黑名單”上的企業和個人往往會面臨聯合懲戒——企業在貸款、經營、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授予榮譽、進出口、出入境、資質審核等多方面受到限制甚至“一票否決”,而個人也可能在一定時期內購物、出行受限。從這些“黑名單”制度運作的情況來看,其聯合懲戒的功效並未得到充分保證和發揮,往往是上了“黑名單”便無下文,有些地方“黑名單”長期處於“空窗期”。這些經驗和教訓之於國家旅遊局的“紅黑榜”,同樣適用。人們不僅希望看到一份榜單,更期待它能夠“綁定”治病救人的“處方”,進而收穫一份持久健康的“療效”,“治愈”更多人甚至能夠“治未病”。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