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營改增改革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效益為突破口“加減乘”一起做 “放管服”落實好

2016年12月12日 16:09:1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營改增的減法,最直接的就是降低企業稅負,再通過“放管服”改革,達到簡政放權的目的。加法是通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業效益,並帶來發展環境的寬鬆。乘法則是通過一減一增,激發市場活力,讓千千萬萬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成長壯大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就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是一舉多得的重大舉措。這一改革,不僅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還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更是落實“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實踐。

  增加有效供給

  1.48億元,這是江蘇明佳供應鏈管理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交出的亮眼“成績單”。4年前,這家不起眼的小貨運公司年營業收入還不到500萬元。企業的“蝶變”,正源自於營改增注入的強大動力。

  交通運輸業啟動營改增試點初期,行業企業小、散、亂情況突出。由於增值稅存在11%和3%的抵扣差異,為獲得更高抵扣,企業往往選擇大型運輸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的小企業,在“倒逼”之下開始抱團發展。“我們聯合宏昌、部落格等小貨運公司,整合客戶、運力和場站資源,完成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保住了客戶。後來由於規模上的虹吸效應,業務量也明顯上升。”江蘇明佳供應鏈管理公司負責人賴建明說,沒想到的是,由於營改增中抵扣充分,業務量上升的同時稅負不升反降,平均在2%左右。

  “營改增作為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擔負著企業降成本改革的任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通過降低企業邊際成本,提高要素供給效率,更好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營改增釋放的紅利,不只是助力企業壯大、行業規範有序,還通過支援企業創新經營,供給更加豐富的產品服務。江蘇明佳就在營改增減稅支援下購入了多輛新車,成立了無錫首個以“信用度”為評價標準的智慧物流平臺,實現貨運車輛與倉儲設施、配送網點的資訊互聯,進一步提高了配送效率。“目前,企業通過該平臺已整合擁有360條運輸專線、註冊會員1.8萬戶。”賴建明說。

  “營改增催生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為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營造了更為寬鬆的發展環境。”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

  建立消費型增值稅

  有專家曾分析說,中國的增值稅改革之所以取得積極成效,在於較好把握了制度變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使稅制改革的步伐與當期經濟發展階段的需求高度契合。從1994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值稅制度應運而生;到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增值稅由生產型轉變為消費型,鼓勵企業更新改造設備、拉動經濟增長;再到2012年啟動新一輪增值稅改革,建立比較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通過促進“主輔分離”、打通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改革目標。

  煤炭行業去庫存背景下,老企業常州科研試製中心有限公司抓住營改增契機,將技術服務、輔助運輸從煤炭設備研發與製造的主業中剝離出來,成立了常州科試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集團原來按17%全額徵稅,變為分產品製造、輔助物流、技術服務不同項目分別按17%、11%、6%徵稅。稅收負擔大大減輕。”新公司財務部主任季興雷說,由於成本中佔比80%多的人力成本可以參與抵扣,企業沒有了後顧之憂,研發能力和吸納就業能力都不斷提升。

  營業稅制下,交易雙方納稅行為相互之間並無聯繫,易於形成對內、對外“兩本賬”的問題,不僅導致偷漏稅,也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而環環抵扣的增值稅制,倒逼上下游企業規範財務管理、交叉比對認證交易行為,形成規範化、透明化的產業鏈條。

  “建築業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機械租賃、人工工資三部分。以前從小企業處購買原材料,租賃挖掘機等,都無法獲取發票。營改增後對企業財務核算有更高要求,只有從規範經營的供應商處購買原材料、租賃設備,才能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不僅能降低稅負,也能夠提升工程的品質。”週口天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王林表示。

  貫徹“放管服”改革

  今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涉及四大行業、26個細分行業、1064萬戶納稅人,如今不僅運作平穩,還實現了所有試點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得益於營改增過程中,財稅部門通過“放管服”,降低遵從成本和管理風險,進一步理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形成徵納雙方良性互動、互相配合的局面,最終使改革效應最大釋放。

  增值稅全面代替營業稅,簡化稅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能達到簡政放權的改革目標。“以前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兩個稅種,對應使用兩套開票系統,並到國稅、地稅兩個辦稅服務廳領用發票,完成兩個稅種的財務處理,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很高。”重慶宗申天潤地產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劉傳慧說,如今統一了稅制,不僅財務管理簡單,還因為增值稅開票系統和申報系統具有數據比對等功能,大大提高財務數據品質。

  此外,在增值稅納稅徵管中,僅今年5月份起,稅務部門就先後4次各出臺20條優化措施,簡化辦稅流程、提高辦稅效率,解決納稅人遇到的辦稅“痛點”和“難點”。“重慶市國稅局推行電子稅務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發票就能送貨到府,跟網購一樣!財務管理成本和辦稅成本明顯降低了。”劉傳慧說。

  臺前一分鐘,臺後十年功。為在方方面面給企業創造便利,就需要政府部門“放管服”改革更為精準、徹底、全面。國家稅務總局總會計師王陸進曾舉一個例子,為了能夠提醒納稅人更規範、快捷地開具發票,全國稅務部門一共製作了680多萬份發票使用的溫馨提示板,在大大小小的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張貼。

  這只是營改增“放管服”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為緩解納稅人辦稅壓力,全國國稅、地稅增加辦稅窗口17386個、一線辦稅人員2萬多人。同時,為教會納稅人“能開票、會申報”,組建輔導隊6000多個,發送營改增手機短信7000多萬條,累計培訓納稅人2130萬戶次,實現了納稅人培訓全覆蓋。據統計,12366納稅服務熱線在營改增期間的接聽量,平均每天高達12.9萬通,同比增長了40%。

  責任編輯:姜晨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