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破除春節綜合徵,別讓“耳朵耷拉著”

2017年02月04日 10:03:4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字號:    

  農曆雞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便是立春。人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無數中國人告別了短暫的團聚,又要在工作崗位上開啟新的一年。這不僅是傳統節氣的巧合,更是對未來一年的美好期許。

  與美好相伴的往往是不適,有人稱之為“春節綜合徵”。假期前,有人早已無心思工作,盼著快放假、早回家;假期中,除了吃吃喝喝、團團聚聚,有人總是感慨“無聊”“無趣”;假期末,哀嘆時間太快、假期太短、沒休息好的大有人在……種種表現都是這一現象的具體刻畫,不限于2017年春節前後,更不止于2017年春節前後。如何破除這一綜合徵、如何順利融入節後工作、如何平穩渡過節日前後心理週期,是個常論常新的社會話題。

  按常理,假期應該更為放鬆、安逸,多數人卻成了“耳朵耷拉著的一代”——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這絕非是身體被“猛擊一掌”,而是心理焦慮帶來的負外部性。如,快節奏的現代人,對於輕鬆之後再回歸工作狀態存在著恐懼;又如,平日緊張而忙碌,在假期中變得慢悠悠,落差之下帶來心理負擔;再如,長期處在“網際網路+”環境,虛擬交往多於實質交往,傳統與現代方式的融入和調和過程,引發心理不適。可見,心病還須心藥醫,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讓節日假期成為工作生活的“加油站”。

  正視春節綜合徵,是跨越這一身心障礙的第一步。有人祈求通過延長假期來緩解,有人盼著上班後可以慢下來,有人決心“強行”調整作息……。外部因素的輔助很有必要,但不能片面地“鎖定”某種看法,比如假期再長一些、工作再少一些。主動自我調整、轉移期盼心理、提前轉換角色、求助專業人士等,都不失為正確看待並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說到底,春節綜合徵是與自我、與節奏、與規律的較量,急不得更慢不得,要循序漸進。

  2016年,“先定一個小目標”成為流行語;2017年,小目標可以從破除春節綜合徵開始。《黃帝內經》有言,“生病起于過用”。飲食和娛樂上不能過用,身體和精神上也不能過用,學會節制與適度,或許更應該從平日和習慣中做起,在節假日也不逾矩、不任性。通過日常生活實現這樣的“小目標”,才能真正匯聚成“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大力量。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