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炫富、嬌生慣養,這些一度是社會輿論貼在中國“富二代”身上的標簽。富二代,是輿論風口浪尖上的貶義詞。中國的改革開放很快就要出現40年的年輪,不少做實體經濟的民營企業,也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他們的二代該如何順利接班? 對於富二代來說,最討厭的稱呼就是“富二代”,理由是“包含著強烈的負面含義”。他們更喜歡用“創二代”“新生代”,或乾脆就是“二代”,來形容自己。(3月8日《中國青年報》)
一個人,抑或一個群體,都有專屬自己的煩惱,那怕基礎厚實、身份光鮮的“富二代"們,也身背負面標簽而憂心不已。“富二代"兩個字非正面貼金,而是任性、炫富、嬌生慣養的負面標簽。誰要被標簽化,就會被人以另類的眼光看待,成為被指指點點的對象。置於這樣的醬缸之中,難免會有誤傷的委屈與不滿,如何為整個群體證明,讓“富二代”成為積極向上的代名詞,固然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但更離不開一個團隊的“自我證明”。
被抹黑的前提,是自我抹黑。若沒有群體內,部分人的炫富、嬌生慣養的行為,在醜化自己的同時,也給整個群體抹了黑,公眾也不會天然帶有偏見。近年來,“富二代”炫富、燒錢、任性,胡作非為和違法亂紀之事,不時被曝光而成為“新聞頭條”,這其間燒錢者有之,開豪車撞人者有之,校園徵婚者有之,“找女人就是要胸大”式雷語者有之,當然,也正是這些少數的“紈绔子弟花天酒地”,給整個群體畫了一個集體像,並讓“富二代”這個中性詞,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作為公眾關注的特殊群體,“富二代”形象的負面化,主要還是自身所造成的。不可否認,這群“含著金鑰匙長大”者中,絕大多數不失為佼佼者,他們勤奮好學,追求上進,加上良好教育,讓他們比同齡人看起來更為優秀。不過,公從誤解也好,無心抗爭也罷,一個群體被污名化和標簽化,不能僅指導輿論導向走偏,實現名聲的由負到正,讓“富二代”成為充滿正能量的代名詞,讓公眾一提到這個名字,就對一個群體豎起大拇指,當有三省吾身的擔當和引領示範的努力。
不炫富而有愛心,不驕奢而謙卑,不坐享而創業,不守成而進取,無論是繼承家業將其發揮光大,還是自立門戶而展示才能,都需要超越個體之小和物欲之虛,而積極擴大再生產、投資實體經濟、投入公益慈善事業,傳遞達則兼濟的普世情懷,也由此展示自己良好的人格修養。當一個群體中,絕大多數人都能成為社會責任的榜樣,並因為自身的付出而獲得尊重,那麼即便有少數人異類者,都不會改變公眾心中良好的印記。
某種意義講,“富二代”標簽的負面化,固然讓置於其間者倍感不爽,不過卻未必不是公眾“恨鐵不成鋼”的鞭策。若能認識到這種“良苦用意”,自我加壓而不斷改進,先從自身做起,而非矯情式的抱怨,那麼彼此之間始多些理解,而少一點偏見。否則,即便讚歌也聽起來刺耳。相對而言,社會公眾看待和認識問題,也應客觀而全面,不以偏概全,也不因小失大。標簽化對待就會造成群體的矛盾與衝突,置於其間者都會成為受害者,弱者相欺如此,仇富、仇官者也同樣如此。唯有看到大流與主體,看清趨勢與走向,方能求同存異,形成共識。有此回饋與呼應,富二代“自我證明”始更有激情。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