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又到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
昨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說:“我們要給優質產品‘點讚’,把不良奸商‘拉黑’。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優質產品一天一天多起來,讓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一席暖人心腸的話語,見證完善監管打擊假貨、優化消費者生活品質的國家態度。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中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快速發展的一年,逐步改善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被提升到政府市場監管工作重要位置。大數據分析顯示,2016年消費者對消費環境正評價比2015年提高了8.5個百分點,在商品服務和消費者保護方面,情況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虛假廣告、價格欺詐、假冒偽劣等危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也依然存在。昨晚的央視“3?15晚會”,就揭開不少消費陷阱和行業黑幕:互動百科網用虛假的廣告堂而皇之地圈錢,成最大虛假廣告“垃圾站”;產自核污染地區的日本食品,改頭換面出現在無印良品超市等店舖中;一些飼料企業往飼料中非法添加各種“禁藥”,危及消費者健康……消費者權益保護沒有完成時,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努力遠不能止步。堅持對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問題“零容忍”,用最嚴格的追責和懲戒來封堵誠信漏洞,才能盡可能地減少消費者損失,提升消費安全感。不可否認,如今不少消費者侵權行為更為隱蔽複雜,監管有盲區、取證有困難,但加強對侵權行為的監管力和執行力,政府部門應有比媒體更為敦厚的責任擔當。
應看到,誠信是市場運作的基石。每個市場參與者都是維護“消費權利”和“誠信品質”的重要力量,如果任由假冒偽劣、缺斤少兩充斥市場,結果便會是“劣幣驅逐良幣”,商業環境惡化之後沒有人會是受益者。“我們要讓守信者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這不僅是美好的目標,更應成為企業、政府乃至每個公民的共識。從長遠看,構建一個從企業自律、行業自律到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天下少假”社會共治系統,互信互利的市場環境才能建立起來,“社會良心”和“商業正義”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伸張。
還應看到,品質是企業興盛的關鍵。粗製濫造、品質低劣,就會導致中國產品不能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繼而使得公眾對中國製造的信心不足。“我們不缺產品,但缺好產品;我們不缺製造,但缺好製造。”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位人大代表發言引人深思。近年來,中國產品品質取得長足進步,但也還存在著假冒偽劣屢禁不止、優質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一個突出表現是,許多消費者熱衷到國外“掃貨”、在網上“海淘”,對同類型的中國產品卻視而不見。對此,在完善監管、打擊假貨的同時,我們還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後生產技術、工藝和產品,為優質產品和有效供給“騰籠換鳥”,用品質托舉起中國製造的口碑。
可以說,當前的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生產力水準持續提高,法治環境逐步完善,正處在提升誠信水準和產品品質的黃金期。抓住機會強化市場道德建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品質和誠信築牢發展根基,中國製造一定能創造更多輝煌,中國消費者一定可以自信滿滿地走向未來。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