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珍惜全運會的明星效應(海河夜話)

2017年09月04日 11:0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鄭 軼

  踏入本屆全運會的游泳賽場,有種置身演唱會的錯覺。現場輪番播放時尚歌曲,狂熱的粉絲團吶喊聲不斷。9月3日,當孫楊、寧澤濤兩大“網紅”運動員相繼登場,現場氣氛更是達到白熱化。論火爆程度,乒乓球賽場也不遑多讓,此前張繼科的助威團引發了本屆全運會第一個觀賽高潮,簡直是“搶頭條”的節奏。

  儘管一些粉絲團觀賽如同追星,但“明星效應”給全運會帶來的關注度提升,對這項綜合性賽事未嘗不是好事。以往多年,冷清的看臺、大量的贈票、缺少人氣的比賽,給全運會打上了“關起門自娛自樂”的標簽。而今,新一代運動員經由新媒體的傳播,吸引了大量年輕受眾,這種號召力不僅拉動了票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全運會的形象。

  如果說“明星效應”對群眾基礎深厚的項目算是錦上添花,那麼對小眾項目幾乎就是雪中送炭。在全運會場地自行車賽場,大部分觀眾衝著奧運冠軍鐘天使而來,或許很多人對比賽規則、戰術玄機不甚了解,但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賽場因為明星有了人氣,意味著增加了項目普及的機會。

  “明星效應”既是現代職業體育發展的根本之道,也是綜合性運動會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個經營了58年的中國體育品牌,全運會依然承擔著資源配置、培養後備力量等競技體育杠桿作用,但同樣不能忽略賽事品牌建設和商業價值開發。全運會改革的主線是“全民”,除了設項上拓展群眾參與的渠道之外,充分借助“明星效應”探索辦賽模式的優化,也將為這項老牌賽事注入澎湃的元氣。

  打破專業體育的傳統思維,跳出“金牌遊戲”的封閉圈子,如今已成為全運會轉型發展的共識。百姓口味、市場需求、媒體興趣、賽會魅力……這些昔日沒有充分開掘的元素,越來越決定著全運會的未來。孫楊就表示,本屆全運會游泳比賽打破了以往國內比賽的傳統出場方式,有音樂、有燈光,讓運動員和現場觀眾都很興奮。類似這樣的有益嘗試,在全運會賽場多多益善。

  當然,並非每個賽場都有明星運動員“撐場面”,全運會比賽冷熱不均的狀況依然存在。對於冷門項目,培養公眾的觀賽興趣,需要項目推廣常態化,僅靠四年一屆的全運會很難擔此重任,但全運會至少可以做到,儘量按照市場規律提升賽事服務品質,讓走進賽場的人獲得精神愉悅和滿足感。唯如此,才不辜負“全民全運”的期望。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04日 19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