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不斷激發民營企業新活力
《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的出臺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注入強勁動能,讓民營企業的環境更透明、賽場更公平、舞臺更寬廣
“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前途不可限量”“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在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肯定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關懷備至,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視與支援。
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重要作用,需要不斷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意見》的出臺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注入強勁動能。
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程,見證著非公有制經濟從“公有制經濟有益的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轉變。現在,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意見》著眼于解決民營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破解民營經濟突出矛盾,從而為民營企業穩預期、增定力、添信心。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意見》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等方面搭建起科學合理的政策框架。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打破“玻璃門”“彈簧門”等壁壘,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援制度,實實在在為民營企業“減負”“造血”;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讓他們安心謀發展……突出問題導向,應對痛點難點,每一項措施都回應著民營企業的關切。持續釋放的政策紅利,將有效消除“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讓民營企業的環境更透明、賽場更公平、舞臺更寬廣。
對民營企業來說,將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動力,關鍵要練好“內功”。現實中,一些企業存在經營管理滯後、資訊透明度低、多元經營沖淡主業等問題,制約著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近年來成功轉型的民營企業,大多走過一條經歷陣痛、調整方向、創新求變的道路,在技術、管理、行銷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這提示我們,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意見》一方面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磨煉“硬功夫”,通過轉型升級優化重組、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等方式改革創新;另一方面推動民營企業練就“軟實力”,做到守法合規經營、履行社會責任。惟其如此,民營企業方能實現高品質發展,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激發民營企業活力,構建良好營商環境,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紮實工作。有關部門既要當好領路者,也要當好服務者。比如,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福建晉江等地曾提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週到、說到做到”的理念。對此,《意見》要求暢通企業家提出意見訴求通道、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開展面向民營企業家的政策培訓等,為服務民營企業提供了穩固抓手。政商溝通更順暢、政策指導更有效、“滴灌式”服務更精準,避免“一刀切”“花架子”等現象,才能更好推動政策落地生根、發力見效。
民營企業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壯大的,全面深化改革為民營企業創造著更好的機遇。從制度層面著手,用改革的方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就能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為中國經濟航船揚帆遠航提供不竭動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30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