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作弊問責,權力作弊更不能免責

時間:2011-06-08 14:33   來源:中國網

  各地公安機關和教育部門密切配合、果斷行動,近期連續破獲了45起涉及高考的販賣作弊器材、考試詐騙案件,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2名。教育部日前鄭重提醒考生和家長,不要購買、使用非法生產、銷售的各種所謂“高科技考試作弊器材”,不要相信網上出售所謂“高考試題、答案”,以免上當受騙。對高考作弊行為,將“出重拳”予以堅決打擊,並記入考生誠信檔案。(6月6日《北京晨報》)

  高考之際,教育部發佈預警信號,提醒高考舞弊行為將被記入考生誠信檔案。要考生不相信虛假高考試題、答案,並重申相關法律責任。應該說,這個提醒是溫馨的。此舉對於維護高考誠信具有積極意義,對不法分子與舞弊考生也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問題是,虛假高考試題與答案為何有市場呢?當然,考生的僥倖、投機心理作怪佔有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認為,考生相信虛假試題、答案,還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與考試泄題事件頻發不無關係。英語四六級考試泄題早已是家常便飯。還有報道說,某省高考作文題在某語文雜誌上登載過。誠然,有人泄題、猜中考題,是考生購買虛假高考試題的重要原因。泄題與詐騙自有法律追究,但是高考為何被猜中考題值得玩味。這說明高考命題的嚴謹性、科學性還存在問題,命題還沒有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命題品質還有待提高。

  高考集體舞弊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河南鄲城縣高考替考未遂事件,雲南宣威學生作弊、替考事件,湖南耒陽一中考點無線電發射答案事件。就是近年來幾樁較典型的高考舞弊事件。而且這幾起舞弊事件都有教育者直接參與。鄲城替考案從考生相片採集、准考證製作到監考環節,從老師、學校到招考部門儼然形成了一條龍的舞弊產業鏈條。宣威事件中,學校威逼高二尖子學生參加高考替考,為學校“爭光”。尤其令人“叫絕”的是,學校還規定,發現學生舞弊,監考老師要寫 2 萬字的報告。湖南耒陽一中事件,老師更是赤膊上陣,直接用無線電發射器向考點發送答案。被喻為國考的高考,作弊如此瘋狂,高考還有多少誠信可言?

  除了高考考試環節的漏洞以外,高考加分、保送的公平誠信問題更是疑雲重生。官員、富人與教師子女壟斷大部分高考加分特權、保送指標,就是無法繞去的問題。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擇校費、大學高學費一起,成為公眾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議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敗的高考政策,讓高考重新“裸”起來。 “一刀切”取消高考加分固然有因噎廢食之嫌,但是表達了公眾對高考加分政策變形走樣的公平焦慮。

  “羅彩霞”事件,以及後來曝光的多起翻版“羅彩霞”事件,涉及到的高考錄取誠信信,更是讓人無法釋懷。在手眼通天的權力面前,多道監管關口都成了一推就開的虛掩大門。“羅彩霞”事件除了冒名者的父親王崢嶸因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被追究刑責,邵東縣一中教師張文迪和原邵東縣界嶺派出所所長姚亮生被處分以外,教育部門、招生部門、貴州師大都相安無事。如此輕描淡寫查處高考錄取舞弊事件,高考錄取公平難以讓人放心。

  高考公信屢受質疑,教育部加強考生誠信教育無疑有其必要,但是,維護高考公平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部僅僅提醒考生講誠信,恐怕解決不了多少高考誠信問題。教育部在嚴禁考生作弊的同時,更要管住權力作弊,加強高考命題、保密、考試、錄取環節的監督管理。一方面,教育部要創新高考命題制度設計,加強考試管理,嚴明監考紀律,依法落實舞弊責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徵詢各方意見,對各種高考加分政策與自主招生程式進行全面清理,制定科學全面的人才評價標準。避免地方各自為政、隨意加分。更為重要的是,“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體現”,教育部要痛下決心砸破招考暗箱,把詳細招考資訊放在陽光下暴曬,自覺接受輿論公開監督。避免權力之手染指高考競爭環境。(葉祝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