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央行營管部發佈對北京市2011年第三季度1400戶城鎮儲戶進行的問卷調查。從調查數據結果分析來看,2011年第三季度北京居民的物價滿意度、收入滿意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七成人認為物價過高收入不變。(據近日《京華時報》)
儘管央行營管部本次調查限于北京,但被調查者中有七成人認為物價過高收入不變還是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視。因為,“物價過高收入不變”現象,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6%以上高位運作,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3.4%。當前,房價、教育與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食品、服裝、自來水、天然氣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漲價,成品油漲多降少、漲快降慢,居民用電階梯式改革,CPI指數不斷攀升……物價持續攀升,而居民收入水準滯後於物價漲幅,貨幣購買力下降,民眾生活品質與消費信心無疑受到了影響。
當然,工資到底該怎麼漲,需要政府做出所有的制度安排,有待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公平的勞資平臺上協商與博弈。政府出臺政策,提出工資倍增計劃,劃定工資指導線,是一條途徑,但是政策關鍵在於執行。全面落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通過政府的強大執行力督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讓勞動者工資與企業效益、經濟發展同步增長,與物價保持聯動,十分重要。出臺政策措施,在“控高”的同時,更要做好“提低”工作。要注意提高勞動者工資議價能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在當前形勢下,政府應以實際動作推動職工工資上漲。特別對是效益不好的企業與中小型民營企業,政府應該體現責任擔當,通過減免企業稅負等措施,使企業有條件給職工漲工資。全國人大財經委與人社部曾提出過“化稅為薪”的建議:對提高工資有困難的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實現員工工資的正常增長。即政府把一部分稅收讓渡給企業用於漲工資;再比如,給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支援,破解部分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避免部分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總之,減稅、融資等措施,有利於企業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加薪困擾,消解民眾的物價焦慮感。
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財政收入74286.29億元,同比增長30.9%。由此測算,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不僅高過工資增速,也高於GDP增速。財政收入增加意味著國庫充盈,但也意味著納稅人負擔的增加。因此,政府出臺政策措施增加民生福利,還利於民,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儘管有報道說,當前財政支出2/3用於民生,但是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所言,“不少城市建設項目都與民生有關,但先建漂亮的城市廣場,還是先建保障性住房,群眾心中的感受是不同的”。想辦法增加居民收入、平抑物價,讓居民收入跑贏物價,防止民生項目跑偏走樣、民生福利跑冒滴漏,讓民眾對民生財政感受更強烈,實際上是一道重要的民生考題。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