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給我們的孩子看病?

時間:2012-06-05 10: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期,廣州幾家醫院以該院靠近兒童醫院為由,請求上級取消本院的兒科。若非國家規定三甲醫院一定要開設兒科,許多醫院巴不得扔掉兒科這個“燙手山芋”。(《羊城晚報》6月1日)

  春夏之交是兒童發病的高峰,很多醫院的兒科包括兒童醫院都人滿為患,急診候診四五個小時已司空見慣。一方面,兒童就醫苦於排長隊;另一方面,不少綜合醫院卻有意取消兒科。

  “不管你是發燒、拉肚子、咳嗽或者手足口病,都要等6-9小時!如果你能等待就掛號,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這是5月19日,深圳市兒童醫院掛號處工作人員在窗口張貼的手寫告示,被網友曝光並遭口誅筆伐後,醫院負責人道歉,當事人也被扣發三個月績效工資。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該工作人員說了實話,只是語氣過於直白;即使語氣改得再親切,兒童看病難的事實也絲毫改變不了!

  兒科爆棚,說明兒科數量不夠;急診都要排長隊,說明兒科醫生不夠。有需求就應該有供給,應大力發展兒科才對,為何大型綜合醫院反而競相逃避?

  兒科是麻煩最多、“效益”最差的科室之一。兒童對外界理化因素敏感,許多檢查如CT、X光等,原則上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兒童的用藥量通常比成人少一半,很多藥品如針劑需拆開來用。兒童小病多、大病少,單次就診的花銷小。在很多綜合醫院,兒科的收入可謂無足輕重。

  另一方面,兒科是最累、最苦寒的科室之一。從早晨8時開始看病,一直到下午6時下班,往往一口水都顧不上喝,餓得不行,中午趁病人進出門的間隙匆忙喝一口牛奶——這是一位小兒呼吸科醫生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據廣州婦兒醫療中心門診部主任介紹,該院今年門診量可能突破350萬人次,每天每個門診醫生要看70至80個病人;流感時,有大夫一天看了130名病人!由於兒童特別是嬰兒無法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很多症狀都要靠醫生觀察和發現,這就特別費時費力。為了避免差錯,醫護人員要對藥物和治療措施反覆核對,疲憊不堪。由於科室“效益”不高,兒科醫護人員的收入也就高不起來。

  在醫患矛盾日益尖銳的當下,兒科醫護人員挨打的現象更不時出現,尤其是護士,經常因為靜脈穿刺時未能一步到位而被家長報以老拳。兒童病情發展變化快卻難以自我表達,加之容易對藥物過敏、出現不良身體反應,用藥再謹慎都可能出事,這些導致兒科是醫療糾紛的高發區。“收入低,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沒有尊嚴,沒有社會地位……”是很多兒科醫生的苦衷,於是,醫學生中盛傳“當什麼都不當兒科醫生”!去年廣州婦兒醫療中心招聘40多個兒內科醫生,應聘者中有20個符合要求,可最終前來報到的才13個。

  數年前,有調查顯示,“90%的醫護人員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醫”。今年2月,廈門大學宣佈從9月開始,該校所有新招的醫學生免收學費,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優秀的醫學生源!

  當前兒科面臨的困境,只是醫院未來困境的縮影——醫學院校的招生困境已經顯現,醫學生甚至醫生改行當醫藥代表早就不新鮮,連不少護士都開始苦學英語以出國就業……如果不能有效改善醫護人員的執業環境,那在不久的將來,誰來為我們看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