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隨大流的心理,習慣跟著多數人說話行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與多數人保持一致,容易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羊跟大群不挨打,人隨大流不挨罰”,這一民間俗語形象地揭示了隨大流的“好處”。正因能帶來利益,人們才在反覆實踐中愈發鞏固了隨大流的觀念。
穿衣戴帽跟著時尚潮流走,這樣的隨大流無可厚非。緊跟知識經濟的浪潮加強學習,追隨志願者的足跡服務社會,這樣的“隨大流”值得提倡。與這些相比,另一些盲目隨大流的行為,弊端和危害卻不容輕視。
有的地方看到人家旅遊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就不顧當地旅遊資源和交通條件,急著把旅遊業打造成本地的支柱產業。有的地方艷羨其他城市規劃宏偉、建築氣派,就爭相效倣,把市政建設搞成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這些不顧具體情況、違背實際的隨大流,說穿了就是盲目跟風,到頭來常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得不償失。
還有一種明知不對仍然為之的隨大流。比如說建小產權房,開工小鋼廠小火電等,明明主管部門三令五申限制乃至禁止,有些地方還是以“現在大家都這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挖空心思“創造條件也要上”,最後鬧得騎虎難下,甚至因違規違紀受到處罰。細求究竟,其中不乏這種心思:大家都如此,出了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把自己和所謂的“多數”綁在一起,仿佛犯錯的人多了,錯誤就沒了。這類盲目相信“法不責眾”的心理,影響惡劣,貽害深遠。
盲目隨大流束縛人們思想的翅膀,桎梏人們創新的熱情。一事當前,先考慮別人會如何選擇,總以他人的判斷為選擇依據,模糊了事物本身是非正誤的標準,消解了“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長此以往,很容易患上思想軟骨症,不敢堅持自己的看法,只是借“從眾”保護自己。如果人們都這樣畏首畏尾,人云亦云,沒有主見,整個社會將瀰漫因循守舊的氣氛,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從何談起?
破除盲目隨大流的思維慣性,需要積極倡導獨立思考的意識,創造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不僅如此,還需要打破“隨大流、不吃虧”的利益設計,用制度鼓勵人們堅持真理,勇於探索,敢為人先。轉型期的中國,問題紛繁複雜,既要從實際出發,照顧大多數人的利益,也要防止“簡單的多數主義傾向”,籠統地讓政策措施遷就某些群體,客觀上為盲目隨大流推波助瀾。
“法不責眾”,其實是對法律原則的侵蝕和消解。哪怕很多人違法違規,每個人也應付出相應代價;反之,少數人的合法利益,哪怕只是一個人,也要盡力維護。只有這樣,才能逐漸破除盲目從眾心理,打消那些法不責眾的僥倖,建立起對法律、對規範、對真理的由衷信仰。(李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