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對積弊舊習有所觸動的改革,即使細節不完美,可以督促其改進,但不應片面地嘲笑甚至謾罵
7月17日有兩則熱點新聞:一是浙江溫州市前不久出臺“史上最細”公務接待細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鮑魚、魚翅等高檔菜肴,不得提供茅臺、五糧液等高檔酒,禁止同城接待,禁止午餐飲酒工作餐每人每餐不得超過60元……但是,接待市外單位或上級機關並不參照這些規定。二是,江蘇淮安市決定,自今年8月1日起市、縣兩級擬提拔鄉(科)級以上幹部實行財產申報公示,但是,公示內容暫不向社會公開,只是在內網公示。
這兩則新聞都引起網友的如潮評議,且多數人都持質疑和批評態度——為什麼接待市外單位和上級機關例外?為什麼只對內公示不對外公示?進而,有人稱這些規定是花架子,有人乾脆認為這純屬“作秀”。
網友的急切心情和挑剔眼光似可理解,但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溫州或淮安的相關決策者,我可能會感到非常委屈,甚至相當窩火——原因很簡單:有多少地方公款大吃大喝無節制,有多少官員揮霍納稅人錢財不心疼,只因他們不聲不吭、埋頭吃喝,所以不會引起輿論關注和非議,無事一身輕。相反,下決心出臺規定遏制公款吃喝風,只因規定不太完美,或者存在妥協,便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受到各種各樣的質疑、指責甚至謾罵,這公平嗎?同樣,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千呼萬喚出不來,大多數地方不為所動,那些坐等觀望、無所作為的地方沒有受到非議,而致力於將官員財產在一定範圍內公開的地方卻受到批評,這公平嗎?
就溫州公務接待細則而言,“接待市外單位和上級機關例外”確實讓人有些遺憾,但個中無奈其實也可以理解。更重要的是,公務接待禁用鮑魚、魚翅等高檔菜肴以及茅臺、五糧液等高檔酒,體現了一種敢為天下先、挑戰公務接待舊習慣和舊規則的勇氣,而規定的細緻化增強了可操作性,體現了遏制公款吃喝風的誠意。這些規定也許不可能百分之百執行,但即使被打折執行,也能節省大量公務接待支出。就淮安市的官員財產公示而言,這項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為減少阻力,先從擬提拔的幹部做起、先內部公示然後逐步向社會公開,這是一條務實、可行的路徑選擇。實際上,即使在一定範圍公開,配合問責和懲戒制度,也能對官員形成一定的監督和約束,增加幹部選拔任命的透明度,其意義不可小覷。
我的意思是,對於各地推行的改革措施,要先看其大方向是否正確,只要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只要對積弊舊習有所觸動,甚至只要是利大於弊,即使具體細節不完美、具體做法有瑕疵,我們也應持肯定、鼓勵、讚揚的態度。可以提意見,可以指出其不足,可以督促其改進,但不應片面地批評、嘲笑甚至謾罵,不應無端地指責是“作秀”。
不改革者無事一身輕,改革者反而受指責甚至挨罵,這是一種不正常現象,也顯失公平,這種輿論氛圍只會讓更多地方和官員對改革望而卻步——既然改革會挨罵,何必要改呢?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階段,諸多領域的改革裹足不前,在此情況下,地方的改革探索顯得尤為可貴。像規範公務接待、官員財產公示這類改革,觸動了“積非成是”的陳規陋習和官員的既得利益,改革的阻力定然很大,改革者面臨的壓力也很大,當此之時,改革者尤其需要社會輿論的鼓勵和支援,而不是一概潑涼水。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奢望畢其功於一役,為了激勵更多改革者,為了讓改革進一步推進,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讓改革者挨罵,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苛責,積極營造鼓勵改革、讚揚改革、激勵改革的輿論氛圍。(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