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盛傳一份民工工資表,內容顯示泥工日工資220元,最高日工資是隊長的350元。這份工資表引發網友熱議。從事裝修20多年的羅師傅稱,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從事裝修工作。(《瀟湘晨報》12月2日)
幹泥瓦工日薪220元,月薪即為6600元,這在當前應算是“高薪”,按理說,該工作相當誘人。要知道,2011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為42452元;2012年度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本科生就業的期望月薪僅為3480元,甚至有近兩成的大學生能容忍“零月薪”。
泥瓦工日薪220元相當不受年輕人“待見”,傳統的思維認識是:幹泥瓦工,活計臟累,不體面,掙的都是血汗錢。
猶記得2009年濟南市招聘5名挑糞工,有近400名大學生熱衷競聘。時至今日,他們月薪雖然只有2500元左右,卻未有一人離崗。近日,哈爾濱招聘環衛工,吸引近萬人參考,近半為本科學歷,並且還有29名碩士……幹環衛,當挑糞工,未必就比幹泥瓦工體面,但為何招致眾多年輕人、甚至是高學歷者的青睞?蓋因這些環衛工、挑糞工崗位有事業編制。
有編制,意味著工作穩定,勞動報酬穩定,社保穩定——不論什麼工種,只要有編制,人們就會趨之若鶩。由此可見,時下,一些年輕人願幹或不願幹哪一項工作,計較的並不一定是工資的高低、活計的臟累,而是與就業品質有直接的關聯。
國際上對就業品質的內涵已有完整的界定——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備人格尊嚴的條件下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可持續工作機會”。簡言之,就是人們心儀的工作起碼是:薪酬合理,崗位穩定和安全,權益有保障。譬如在製造業、建築業、餐飲業等行業,之所以出現“就業荒”、“招工難”等窘況,根本原因就是:崗位不穩定、不安全,權益無保障。譬如泥工,雖然日薪220元,權且不說是否被拖欠,關鍵是工作不穩定,今天掙200元,明天還不知道自己要顛沛流離于何方,至於社會保障,則更無從談起。像這樣的“短工”,遑論什麼就業品質和體面勞動?
還有幾個案例可佐證就業品質的高低關乎就業的最終選擇。太原男子孫遠畢業于國內名牌大學電腦專業,工作後年薪高達15萬元,卻參加了今年公務員考試,他稱,經過多年的社會打拼,讓他明白穩定而且長期有保障的生活,才是他需要的。在寧波,有考生開賓利車參加“國考”,原因也是求穩定、求有保障……
說來說去,時下一些年輕人對就業挑三揀四,對公務員卻趨之若鶩,並非好逸惡勞,不求進取;也並非是就業觀念畸形,認為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泥工日薪220元,年輕人卻不願幹,這只是表像,本質在於崗位不穩定,缺乏穩定的權益和社會保障。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時下,我國正值“人口紅利”消失期,有些領域和行業“就業荒”現象將會加劇,這勢必會嚴重制約這些領域和行業的發展,而且也會讓就業難現象顯得尤為突出。若是每個行業都能有更多的年輕人樂意幹,若想讓“國考”熱降溫,不只是在於更新、扭轉國人的就業觀,關鍵是,能有法律和政策的保障,確保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能給就業者提供穩定的崗位、權益和社會保障,讓每一位從業者幹得放心、舒心和安心。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