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傳播家風,要有更多新意

2016年07月15日 13:54:3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傳播家風,要有更多新意

  葉樂峰

  近日,一座以“傳家風家訓,享家珍家譽”為主旨的“家風堂”在福建龍海市埭美村揭牌。內設的“良方教子”“家譽滿堂”“最美家庭”等8個展室,通過擺放祖先流傳下來的族規、家規、榮譽等,展現並弘揚“閩南家風文化”。

  家庭傳承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前人對生活的態度和理念。文脈不斷,風俗不墜,一個家族才得以真正延續。過去,弘揚家風多停留在概念層面,看不見摸不著,難免有刻板的說教感。而“家風堂”創新了家風傳播的形式和方式,令參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無形中獲得了良好家風的滋養。

  家庭是社會的種子,家風是社會的養分。創新家風傳播形式,需要體會家風文化的深刻內涵,不能僅僅將其視為一個旅遊產品。家風不是狹隘的,而是包含著遠大於血緣意義的文化意義。傳承良好家風,不能局限于家庭內部,還應讓好家風影響更多血緣之外的人。目前,全國各地通過開展家規家訓徵集、家風故事徵文等各種形式傳播家風文化,希望能有更多有新意的家風傳播方式,讓家風文化入腦更入心。

  了解基層,不能只看材料

  李 曉

  一些部門到基層檢查調研,“兵馬”未動,卻總喜歡讓彙報材料“先行”。更有甚者,不顧基層同志是否忙得過來,發動“突襲”,硬性要求一兩天內就弄個大型材料報上去,讓基層叫苦不迭。

  實際上,很多材料往往有“角度”、有“取捨”,光看材料,只是管中窺豹。上級部門若只拿材料作依據,看法難免會被材料左右,甚至因材料的“先入為主”,讓檢查調研失真失實。而對基層單位來說,也容易形成“出成績靠總結”的路徑依賴,對抓好實際工作,反而沒了精力、心不在焉。

  材料再紮實,經驗再精煉,畢竟是“二手”的。材料好,只是“說”得好,檢查調研,重點要看“做”得好不好。要掌握真情、提煉“真經”,應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去,深入生產建設、科研教育的一線去,帶回觀察,科學分析,以助於解決問題。若只熱衷於淩空蹈虛的“材料學”,不僅作風飄浮無根,也無助於問題解決,更會失去基層信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5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