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國家的發展與現代化,我們需要全面推進改革,只有克服“改革疲軟症”,中國的現代化才可期。只要我們勇於探索,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改革就會成功
100年前,湖北新軍在武昌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拉開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帷幕。今天是這場革命100週年紀念日,全體中華兒女都在紀念這場劃時代的變革,全世界則在關注我們的紀念活動。他們關注,是因為中國正在現代化征途上闊步前進,這正是辛亥革命所追求的。我們紀念,則意在總結過去,更好地走向未來。
對於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早有言簡意賅的總結:“結束帝制,走向共和”。再換一種說法,它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拉開了一個東方文明古國的現代化序幕。中國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家,封建制度被認為“超穩定”,但辛亥革命將封建社會與帝制在制度形態和意識形態上掃進歷史,為中國的現代變革開啟了無限可能性。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我們推翻封建帝制,打算用一套什麼樣的制度形態、一種什麼樣的社會形態來替代它?孫中山先生的方案是建立“民國”,以民主、民權、自由、共同富裕為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這就是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100年來,中國雖歷經磨難,而國強民富、人民民主的理想未曾改變。
辛亥革命是一場被逼出來的革命: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列國侵淩中國,清王朝無力回天,制度的落後性顯露無遺。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革新派主張君主立憲,希望學習西方先進的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制度障礙,但清王朝根本就沒有變革的願望、勇氣和誠意。資產階級革命派就孕育在保守派拒絕變革的歷史環境中,他們要建立共和國,其根本目標是以民主政治保障民權,實現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圖國強民富、民族復興。
經過中華兒女百年前赴後繼的奮鬥,今天中國正在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心,僅就經濟總量論,我們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並且仍然呈現出快速上升的勢頭。但中國現代化仍然前路漫漫,我們沒有驕傲自滿的理由。經濟總量可觀,但每人平均GDP仍排在世界100位之後;國家的現代化除了經濟,還有政治、社會、文化諸方面,各方面改革、發展的任務非常艱巨。就現實而言,社會貧富分化,城鄉二元對立,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一起構成國家現代化進程的歷史性障礙,形成了對國家發展與進步的嚴峻挑戰。
辛亥革命對我們的啟示是,中華兒女從來不乏變革的勇氣,也不缺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要掃除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障礙,基本思路是變革與改革,中國30年迅猛發展的主要經驗就是改革。現在,改革似乎患了“疲軟症”,很多改革長期推而不動。比如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貧富差距,比如稅收結構改革,比如公車改革,比如領導幹部財產公開,各項改革早有社會共識,但長期推而不動。原因可能是改革的本質是利益的調整,鄧小平說過,“改革也是一場革命”,它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今天我們大張旗鼓地紀念辛亥革命,就不能不下改革的決心,鼓改革的勇氣,排除萬難,達到中國現代化的目標。
今天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而且是改革攻堅的時代,改革的任務很重。要實現國家的發展與現代化,我們需要全面推進改革,只有克服“改革疲軟症”,中國的現代化才可期。辛亥革命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中國既可以“拿來”世界經驗,又可以“自主創新”。只要我們勇於探索,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改革就會成功。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