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新農民學校 培育“五有”新農民

時間:2012-07-23 11:09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一些地方由於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對農民的培訓較為欠缺,制約了農民群眾致富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由於思想道德教育跟進不及時,個別農民群眾理想信念、集體觀念、文明理唸有所弱化,影響了農村文明進步。針對這一狀況,山東省廣饒縣創辦新農民學校,著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本領、有作為的“五有”新農民,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素質提高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三級聯動”,健全農民培訓網路。在縣一級成立校務委員會,下設教務處,設在縣委組織部,負責年度教學計劃制定、師資力量配備、教學安排、日常調度等工作;在鄉鎮(街道)一級設立分校,負責對農村黨員幹部、種養大戶和農民群眾進行分類別培訓;在村一級設立教學點,負責定期徵集培訓需求,對農民群眾進行廣泛培訓。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搭建了提升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科技水準的有效平臺。 

  緊密聯繫實際,增強農民培訓的針對性。本著科學整合、優勢互補、資源共用、效益最佳的原則,制定培訓計劃、優化課程設置、豐富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品質。一是立足鄉鎮實際,抓特色培訓。在鄉鎮辦好一批特色分校,並向全縣群眾開放,為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培訓。二是整合各類資源,抓系統培訓。每年制定教學計劃,及時確定培訓方向,科學設置培訓內容,確保技能培訓、思想教育同步推進。三是區分重點對象,抓分類培訓。對農民群眾,重點圍繞提高創業致富能力開展培訓;對農村黨員,重點圍繞提高示範帶動能力開展培訓;對農村幹部,重點圍繞提高依法治村、發展經濟、為民服務能力開展培訓。同時,把全縣各類“種養加”專業戶和致富能手列為固定學員,進行重點培訓。四是堅持上下結合,抓互動培訓。縣級辦學以定期培訓、集中培訓為主,鄉鎮分校每月至少開展1次專題培訓,村級教學點根據群眾需求隨時開展培訓。

  著眼“三個提升”,注重農民培訓的實效性。新農民學校植根農村、面向農民,邊培訓、邊實踐,學用結合、實踐為重,注重農民培訓的實效性。一是提升農民群眾的致富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讓農民群眾學到實用技術、找到致富門路,積極參與到高效養殖和特色種植中來。去年以來,全縣新增高效種植、養殖戶3000多戶,涌現一大批農村致富帶頭人。二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水準。村黨組織通過組織培訓和開展培訓需求調查,經常與黨員群眾交流溝通,為農民拓寬致富渠道、提高致富本領牽線搭橋、創造條件,聯繫服務群眾的措施更加具體、內容更加豐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自身的凝聚力戰鬥力。三是提升鄉村文明和諧程度。在搞好技能培訓的同時,結合開展“美德進萬家”主題教育活動,開設“公德課堂”、“大家評理”等實踐課程,突出示範、引導、評議三個重點,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破除歪風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促進了社會和諧。(田和友 中共山東省廣饒縣委書記)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