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于1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介紹《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有關情況。胡祖才在發佈會上表示,將來基本公共服務要跟戶口、戶籍地逐步分離,實際上基本公共服務要成為群眾的基本權益。明確了對流動人口的義務教育要以流入地(接收地)為主予以提供。(7月19日新華社)
基本公共服務與戶口戶籍分離是好事,對促進人口流動,讓公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城市,讓城市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公民都是好事,而且,對促進地方公共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減少公款資金浪費也有巨大的價值。可以說,這個分離,是分離了地方保護主義,分離了公民生存不方便,分離了公款奢侈浪費,有利無害。
其實,過去,之所以公共服務與戶籍緊密結合,根本原因是計劃經濟的思維遺留,以及後來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狹隘地域文化意識。總之是落後的,是阻礙社會發展的,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現在,分離了是結合社會需要的實事求是的進步。
不過,這個工作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一些地方政府,一些官員對於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公益事業上,尤其是投入到流動人口上,會有諸多不樂意,因為這種投入是長期的,而且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成績。尤其是在“逐漸”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會制定出新的歧視政策,我們應該提高警惕。比如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的義務教育學校學習,享受應有的補貼。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卻制定這樣的政策:外來學生不享受本地重點高中的公助生指標。這樣的問題,可能還會有很多,因為,我們的許多地方政府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向來是很有“智慧”的。
基本公共服務與戶口戶籍分離後,必須提防與土政策結親。這樣的結親是對國家政策的架空,是對基本公共服務理念的扭曲。我們必須引導我們的地方政府,教育我們的官員基本公共服務永遠是針對所有公民的,是地方政府部門的應盡責任,屬於公共義務。地方政府不是地方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而是國家責任的履行者。地方政府必須為地方公眾的幸福做貢獻,為國家承擔責任,為地方人民承擔責任,兩者缺一不可。地方政府必須拋棄狹隘的區域意識,必須樹立公共責任承擔者意識。
基本公共服務與戶口戶籍分離是國家責任的表現,是公共服務公益化、普及化的標誌,我們期盼這個“逐漸”短短益善。(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