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資統計,別成“皇糧排名”

時間:2012-08-27 14:21   來源:錢江晚報

  近日有媒體發佈“全國部分省會城市和直轄市2011年平均工資排名錶”引來軒然大波,表格中,南京的平均工資水準僅居廣州、北京之後,超過杭州、上海。南京市統計局隨後表示,這樣的簡單排名不科學,所以他們並不認同。

  “趕京超滬”本值得自豪,可是南京統計部門卻拒絕“被增長”,其態度值得肯定。並且相關部門隨後所講的“老實話”更值得讚賞。他們說,很多人是被這個“平均工資”誤導了,其實這張表格統計的是“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並不是所有就業者的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這個工資排名是“皇糧排名”。數據只統計了吃皇糧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員工的工資。考慮到南京機關高校科研機構較多,超過上海完全有可能。至於自己刨食吃的私企員工工資收入,本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問題是,這麼個瘸腿的統計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長期以來,我國《勞動統計報表制度》的調查範圍為法人單位,不包括鄉鎮企業、私營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如南京統計部門所說,這個數據是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城鎮及其以上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這個數據衍生而來的,並不是所有就業者的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老百姓感覺到工資“被增長”,背後是統計制度一直被設計成“被平均”。南京方面的不認同至少表明,這一“被平均”的算賬方式連專業人士和管理部門也覺得臉紅。記得幾年前,時任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馮乃林就表示,私營企業工資納入平均工資一直是統計局正在進行的工作,目前數據已經統計出來,只是如何同相關部委協商,將數據公佈出來。

  統計系統內部要協商,統計部門要和其他部門協商,雖然兩會代表委員每年都對“被增長”的數據質疑連連,但是工資協商始終躲在深閨不見樓梯響。根本原因不難想見,“平均工資”不是工資,是政績工程。素顏朝天是需要莫大勇氣的。

  不過,也有天然去雕飾的。例如2009年,成都市公佈的平均工資比上年少了3000多元,因為他們將私企納入了統計。媳婦因此看上去醜了點,但公婆和老百姓卻直誇更靚了。可見,天然美才是真的美,只會讓公眾氣更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