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紅利”

時間:2012-11-26 15:00   來源:羊城晚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同時也必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我國創造出持續30多年高速發展的奇跡,如果說有什麼成功的“秘訣”,這個“秘訣”不是別的,正是改革開放。可以說,一部新時期、新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開放史。同樣可以斷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征程上,推進改革開放也必然是主旋律和最強音。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群眾過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開放,這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如果說改革開放是發展的最大“紅利”,那麼就必須堅定不移、不失時機地深化改革開放,向改革開放要“紅利”。

  30多年的成功實踐表明,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現階段的各項改革已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任務十分繁重,矛盾錯綜複雜,遇到的困難和風險不會比從前少,這就要求各級領導既要有推進改革的政治勇氣和堅定意志,又要有在新的歷史條件平穩推進改革的聰明才智和系統知識。

  在現階段推進改革,首要的是深化對改革的認識,更加明確改革的方向和任務。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服從和服務於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是改革的總方向。不改革沒有出路,而脫離了這個總方向的改革,就會迷失道路。在這個大前提下,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規範改革程式,同時善於總結具體改革實踐,通過法定程式把改革經驗上升為制度,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從而更加有效地推動新的改革實踐。

  推進改革既要有不畏艱險的勇猛精神,更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原則,不斷探索改革規律。深層次的改革都難免要觸碰既得利益,沒有一點“硬碰硬”的精神,改革就推行不下去。但改革也不能不面對現實,不能沒有策略,更不能沒有章法。在利益格局的調整中,要善於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同時優化存量利益,這樣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地減少改革阻力。任何一個層級的改革,都既要搞好頂層設計,又要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防止顧此失彼,這樣才能更好地凝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改革效能。先行先試更是30多來年改革的一個成功經驗,以中國地域之廣、人口之眾、差異之大,這一成功經驗和做法尤其需要堅持和完善。推進改革還要善於找準突破口,善於發現和解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要矛盾,東抓一把、西抓一把,結果只能是日計有餘而年計不足。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改革,需要煥發全體人民的改革熱情和創新精神,更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打鐵還須自身硬。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只有經受住各種考驗,警惕並消除各種危險,把改革創新作為自己畢生的精神追求和日常實踐,才能團結和帶領人民把改革開放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