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公示37位村幹部財產時遭部分村官抵制,有村幹部稱,“我不過是一個芝麻綠豆官,憑啥子把我的財產公示出去”。該鎮黨委負責人稱,公示財產屬探索性質的試驗。區委宣傳部負責人同時表示,地方態度謹慎因“擔心此舉成為全國民眾關注焦點”。(12月13日中國網》)
有句話叫“別把豆包不當乾糧”。只要是握有權力者,無論大小,都應受到制約。財產公開作為有效的反腐手段,並不排斥村官。
“芝麻官”公示財產,具有防腐反腐的功效。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集體資產的積累,昔日的窮鄉僻壤不再捉襟見肘,土地被徵用,房屋被拆遷,上級有撥款,下面有收入……現在不少村幹部可謂是要權有權、要錢有錢,對他們的家庭財產給予公示,顯然是一個有效的制約措施。而從近年來某些村官腐敗案值高達上千萬的例證中,更足見公示他們家庭財產的必要性。
“芝麻官”公示財產,實際上也是清者自清的需要。集體資產多了,村官手中可以支配的權力和錢財達到一定數量了,必然導致村民對村官們是否涉貪多有猜忌和擔憂。有些本來清廉的村官也可能陷入村民的質疑中,讓他們有口莫辯,甚至還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這個時候,組織上要他們公開財產,實際上就是在協助他們自證清白。我相信,相關財產公示後,如果有舉報內容不實的,村官就可借此自證清白,這樣的形式顯然會被更多清廉者所歡迎。
“芝麻官”公示財產,更是對“西瓜官”的一種倒逼。官員財產公開無論是選擇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村官都不該被排除在外,但現在既然“芝麻官”都公開了,那比他們更大的官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肯公開?可以採取由下而上逐級公開的方式,也可以從新提拔者中“敞開”,還可以從主要領導帶頭公開做起……當“芝麻官”都不再是財產公開的“處女地”,將對“西瓜官”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
當然,無論是從村官公開起,還是自副科級官員公開始,或者從更高層面示範,關鍵的還是以下三點:一是不要一時興起,或者突擊出經驗,而應該有始有終,踏踏實實、循序漸進地推進這項工作;二是此項工作需要制度化,但也需要更多的實踐,絕不能以制度化尚未具備,而妄加否定各地各種形式的實驗與實踐;三是公開的財產應該動態化,一段時間即給予更新,以便起到更好的約束作用,也更便於群眾監督。最怕的就是公開成“一錘子買賣”,令被公開者不買賬,讓監督者沒興趣,最終落得有名無實、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