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問政不只是秀場

時間:2012-12-19 14:51   來源:法制日報

  年初承諾,年底“驗收”。武漢市治庸問責辦公室主辦的為期5天電視問政12月17日晚正式開場,多個政府部門的主要官員現場向百姓評委交出答卷。當晚的首場考試,那些信心滿棚進場的官員卻“哭著”走了出來(12月18日人民網)。

  近期,互動性政治參與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網路議政、網路反腐火了的同時,電視媒體也不甘寂寞,積極參與到了問責體系當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應該說,現行的監督體系還無法充分實現權力的陽光運作,公眾更加相信互動性更強的網路媒體表達民意、參政議政。

  武漢開展電視問政同年終報告會比起來,讓群眾和官員在電視節目的載體下面對面地交流,某種程度上擺脫了形式主義、假大空的彙報模式,通過“百姓參與、百姓評說、百姓監督”的方式,讓政府部門進一步理順監管職能、落實服務承諾,從而進一步優化社會發展的管理環境。將總在新聞中出現的官員們拉到問政的電視節目中來,讓官員主動放下身段、放下架子,接受質詢、直面問題,這的確對拓寬民意渠道,重新搭建起官民溝通的橋梁,重拾政府公信力有著不小的意義。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電視問政的欄目形式尚不成熟,有人也在質疑這種節目的作秀成分,這就表明瞭電視問政以及政府工作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比如,這次問政的評委只有50人,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監督的需求;評委中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樣在群眾眼中政府的“娘家人”,無法提出尖銳的問題;表達滿意的多,提出問題的少等等。另外,面對暗訪結果如坐針氈也說明瞭某些官員對基層的不了解,沒有真正了解民眾的苦楚。電視問政畢竟只是一種問責形式,公眾需要的不只是各位官員在電視機鏡頭前的道歉與自責,更需要各位官員在臺下多接地氣、做好工作。

  電視問政作為一種新型監督模式已經在多個省市開展,但希望這樣的機制不僅僅只是個秀場,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走過場的問政終究會被老百姓趕下臺。節目製作者和評委們只有拿出真正犀利的問題,官員也只有真正拿出接受拷問、解決問題的態度,電視問政才會真正起到拓寬民意表達渠道、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作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