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掙錢,在他國花錢,是中國經濟之痛,意味著國內財富在不斷流失。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遊客海外消費在2012年達到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96億元),可能已經趕超美國及德國遊客。據悉,這個數字是美孚石油公司2012年財政收入的兩倍,而美孚是2012年世界上財政收入最高的公司。
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遊客海外消費近3000億元。2012年的5296億元相比2011年,海外消費額大幅增長。顯然,2013年還會繼續保持高增長。在全球經濟低迷,深受歐債問題、美國“財政懸崖”影響的背景下,中國遊客在海外消費,為全球經濟和他國GDP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國掙錢,在他國花錢,這已經成為不少中國富人的生活方式。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正在調整經濟結構,亟須富人在國內消費以拉動內需,但我們也要尊重富人在海外消費的權利。我們需要做的是,思考中國遊客為何熱衷於海外消費,如何增加國內消費市場的磁性以吸引富人消費。
中國遊客之所以熱衷海外消費,首先是錢的問題。不僅說明富人財富增長較快,而且說明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富人無後顧之憂,自然會放開手腳消費。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拿公款在海外消費。這提示我們要關注富人在海外消費的錢從何而來。
其次是海外消費市場的誘惑。一方面是海外消費成本相比國內低很多,尤其是符合富人消費心理的奢侈品價格,有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價格平均比法國高70%,比美國高50%,比香港高45%左右……內地物價高的原因就在於進出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過高。據說三種稅費相加,最高將超過60%。另一方面,海外消費市場的一些產品,品質保障要好于中國內地。這提示我們要關注國內的消費環境。
再者,某些行業調控把富人“逼”向海外消費。比如,受國內樓市限購等調控影響,2011年國人在美國購房花費超70億美元。2012年顯然高於這個數字。有報道日前指出,這幾年中國公民頻繁攜帶鉅額現金入境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購房購車。海外媒體解讀為轉移財富。如果確是轉移財富,就與富人擔憂財富安全有關。
如果我們的樓市調控能夠分類調控,比如,放開對高檔項目的限購,或許能把富人的財富留在國內,拉動內需。如果真正拓寬國內投資渠道,或者通過法律、稅收等手段限制向海外轉移財富,也有可能把富人財富留住。總之,在中國掙錢,在他國花錢,是中國經濟之痛,意味著國內財富在不斷流失。
有白皮書顯示,中國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中擁有海外資產的已達1/3——我們不能再眼睜睜看著國內財富流失而無所作為。(張海英 教師)